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永记举起的右手——记怀化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骆磊同志

编辑:张敏 发表时间:2010-07-14 11:47 来源:怀化市纪委

 

  有这么一位同志,他在反腐败斗争中屡出新招,屡破大案,被中央、省、市纪委领导视为办案奇才;他在工作之余著书立说,言传身教,被纪检监察系统当成专业教师;他在日常生活中常行善举,躬身修德,被党员干部称为爱心模范。他就是连续9年被抽调到中央专案组,主办过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原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有杰、原交通部副部长郑光迪等大要案件的反腐功臣骆磊。
  在他办理的100余件大要案件中,从未出现一例刑讯逼供、指供、诱供等违纪违法现象,没有一件案子不办成铁案。1997年他荣获湖南省“优秀反贪局长”称号,2004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国家一级侦查人才库人才,个人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三次,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2006年调入怀化市纪委工作以来,他带领相关室的同志成功查办了一个又一个典型案件,他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践行着“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忠诚于党,力举正义之剑

  1996年,怀化地区检察院将地区湘运公司总经理、市人大代表、湖南省优秀企业家杨代法受贿1万元的案件线索交给怀化市反贪局查办。当时主持怀化市反贪局工作的副局长骆磊接到任务后,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杨代法仗着自己头上的光环多、背景大,气势汹汹地对着办案人员吼道:“我是正处级干部,是市人大代表,你们没有资格调查我。”骆磊义正言辞地说:“怀化地区检察院委托我们对你进行调查。不论什么级别、什么身份的人,只要涉嫌犯罪,都应该接受调查。你是人大代表,我们会按人大代表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骆磊带领调查人员合理运用办案技巧,通过政策攻心和亲情感化,杨代法终于如实交待了自己的经济问题,被依法判处十年有期徒刑,成为怀化查处的第一个正处级干部受贿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法纪效果。
  骆磊对事业的追求达到了忘我的地步,在他主持原怀化市反贪局工作的第一年,该局的立案数跃居全省第一,他们的经验在全省反贪系统得到推广。1998年,他升任鹤城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被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授予一级检察官。2000年,他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借调到“9976”中央专案组,为突破原光大集团董事长朱小华(副部级)特大受贿案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办案能力引起了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高度重视。
  2002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推荐骆磊参加中央纪委“1012”专案查办工作。一到办案点,骆磊三天看完了80余本卷宗。几天之后,他应邀列席专案组案情分析会议,在专家几个小时讨论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反贪总局指挥中心副主任陈东提议请骆磊发表意见,骆磊将自己的思路和方案讲完后,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专案组领导当场宣布:“主要涉案对象梁树湘交由骆磊同志主办。”
    10月30日,骆磊正式接手梁树湘的案件,短短几天的接触和谈话,11月7日晚上,梁树湘开口了。他交待第一笔受贿1300万港币,第二笔受贿1900万港币,第三笔受贿500万美元、330万马克……一个晚上,他先后交待自己受贿1.2亿元港币的犯罪事实,从而揭开了中国银行开平支行原行长许超凡、余振东、许国俊等人,伙同兼任开平涤纶集团董事长的梁树湘,利用开平涤纶集团假贷款的手段,将数十亿元人民币转移到境外的事实真相,为余振东等人从美国引渡回国提供了证据保证。
    案件突破是一件斗智斗勇的工作,是孤独与坚忍的较量,调查对象的级别超高、违纪犯罪问题越大,突破的难度也越大。骆磊从办案中感受到无限的快乐,在他心中,任务越重越具有挑战性,为国家和人民挽回的损失越多越有成就感。
  2007年,中央纪委将“12.29”专案主要对象——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孙善武交由骆磊突破,他创造了99天谈话88次的办案纪录,三个多月的时间,他没有离开过办案点,没有与任何外界人员联系。“把孤独和寂寞当成一种无声的音乐,让自己快乐。”骆磊这么描述他的办案体会。借调到中央专案组9年,除了一次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以外,骆磊没有到过任何一处景点参观,没有会见过任何亲戚朋友。
    骆磊认为,查办案件体现人性化,时时处处让调查对象感受组织关怀,这既是文明办案的需要,更是我们党教育和挽救犯了错误的干部的原则要求。为了拉近与调查对象的距离,赢得调查对象的信赖,2009年5月11日,骆磊私人掏钱给“两规”对象梁涛买来生日蛋糕,组织全体办案人员在“两规”点给梁涛过生日;2009年7月1日,骆磊安排杨秀涛在“两规”点重温入党誓词,感受组织关怀;对象擅长书法他钻研书法,对象信奉佛教他钻研佛经……多少次,在把调查对象说哭的时候,骆磊自己也哭了。正是一次次真诚、理解与尊重构筑的人性化关怀,使骆磊成为了一个又一个调查对象的贴心人,使一个又一个对象被组织的温暖和关怀所感动,从而主动交待了自己的问题。

                致力于廉,践行言传身教

  骆磊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在十几年的反腐败工作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成了法律本科和在职研究生的学历教育。
  2001年,他参加《刑法若干实务与典型案例释论》的撰稿工作,该书的出版,为职务犯罪的查处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定性依据。
  2002年11月,根据中央专案组领导指示,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高级检察官的身份参加了与美国联邦调查局高级特工和加拿大皇家骑警的国际刑事司法协作,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余振东引渡回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他与人合著《法律监督与刑事诉讼救济》,对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刑事案件相关的法律监督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填补了国内司法救济研究的空白。
……
  一枝独秀未为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骆磊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他的贡献也是有限的,只有将经验传授给更多的纪检监察干部,将法纪意识传播到更多公民的心中,反腐倡廉才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借调在中央专案组办案时,骆磊为中央纪委八室的同志们主讲过《走进办案》,使八室的年轻干部加深了办案的了解,更加懂得了办案程序,提高了突破技能。当时的八室副主任李辉听完课之后,当即要求八室向中央纪委机关编发授课简报。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讲《侦查感悟》时,骆磊倡导把办案目标、办案原则融入到对调查对象的组织关怀当中,理论研究所的副所长向泽选博士感叹说:“我在北大学习了7年法学,今天我才懂得了什么是真正办案。”
  2006年底调入怀化市纪委工作以来,骆磊多次应邀给湖南大学、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怀化学院的大学生们讲授法纪课程;多次被邀请到国家卫生部、省税务部门和烟草系统讲学。为了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办案水平,他还多次应邀到省、市、县纪检监察机关讲课,他还把市县两级的办案人员分批抽调到市纪委专案组来以案代训。
  2009年,骆磊利用办案之余,撰写了1.5万余字的《笔录漫谈》供办案人员学习,受到省、市纪委领导的赞赏和推介。有时在外地讲学,办案人员遇到突破困难就打电话向他请教,他经常在长途电话里耐心地给办案人员分析案情,出谋划策。
  在调入纪检监察机关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累计为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讲课达200余小时,带训办案人员10余名,成功查处了原洪江市市长杨秀涛受贿180余万元、原会同县委常委副县长梁涛受贿140余万元等特大受贿案、原怀化市疾控中心生物科长李世军贪污200余万元等特大贪污案,随着这些案件的查办,办案人员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使怀化市的反腐败的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倾情于民,诠释大爱无声

  骆磊不仅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同事心目中,他也是一位充满爱心、甘于奉献的人。
1966年,骆磊出生于麻阳苗族自治县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在文革中被错划为右派,襁褓中的他就跟随全家从县城搬到农村的小茅屋里生活。艰苦的童年生活使他懂得了怎样去珍惜人生,更学会了如何关爱和帮助别人。
  1988年,骆磊大学毕业分配到辰溪县孝坪煤矿子弟学校任教。在那里,他经常看到全身沾满漆黑的煤灰、穿着一条短裤下井作业的矿工,他把常年见不到父亲的矿工子女当成自己的儿女一样关爱,他多次带领本校教师下井参加义务劳动,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到井下抢救生产设备,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温暖着矿工和孩子们的身心。
  1993年暑假,骆磊因工作需要将调至怀化市检察院工作。消息传开后,矿上的很多工人赶来了,全校的老师和他教过的孩子们也赶来了,家长、同事拉着他的手,孩子们哭着围在他身旁,大家都舍不得他走……这感人的一幕永久地刻在骆磊的脑海。他离开了孝坪,但他丢不下那里的孩子们,忘不了那里的同事和朋友。在孝坪煤矿子弟学校撤并以前,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他都要给子弟小学的孩子们每人寄去一套文具。直到现在,从子弟学校下岗后生活困难的同事颜昌保还经常收到骆磊从不同地方寄去的汇款。
  了解骆磊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严的人。在十几年的反腐败工作中,他从不接受当事人一分钱,甚至从来没有向单位报销过一张发票。他经常囊中羞涩,但他却又经常慷慨大方。有一次从北京坐火车回怀化时,他口袋里只剩了1元钱,28个小时的旅程,他不吃不喝熬到家。“5.12”地震之后,家境并不宽裕的骆磊毫不犹豫地拿出5000元交了特殊党费支援灾区重建……
  “纪检干部要能够忍耐一生的清贫”。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参加“1012”中央专案的时候,一个当事人向他提出:只要不抓他在澳大利亚的儿子,马上从瑞士银行汇1000万港币给他。他笑着说:“谢谢,我活不了1000年。”骆磊一直坚守着自己心中的蓝天。在他心里,坚持原则就是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爱护。
  2000年9月的一天,骆磊完成中央专案组任务之后,从广州坐着硬座回怀化。在吃盒饭时,他看到同车厢一个穿着简陋无精打采的人没有买饭吃,就关切地走过去询问,那个人告诉他,自己是贵州玉屏人,到广州打工没挣到钱回家,买了到怀化的火车票后已经身无分文。骆磊一听,马上走到另一车厢帮他买来了盒饭。到达怀化车站后,骆磊给他买好回玉屏的汽车票,还把自己身上仅有的43元钱全部给了他,自己却从汽车站步行十几里路回家。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也无论是何人,只要有困难,骆磊总是以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在把自己的爱心献给党和人民的同时,他把家庭的重担留给了妻子,把牵挂和担忧埋藏在心底。
  多年来,骆磊心里充满了对父母、妻子和女儿的歉疚。每次接到中央专案组命令的时候,骆磊的妻子会偷偷地哭上好几天;女儿从小学上到高中,他还从来没有陪过她一天……每次赶往办案点之前,骆磊总要回到麻阳老家亲自为瘫痪在床的父亲洗头捶背,陪父亲说上半天话。父亲病老在床,骆磊有太多的不舍,而父亲告诉他:“我老了,但是我们的祖国还年轻,你安心去工作吧。”父亲和妻儿永远是骆磊坚强的后盾。
  骆磊在《永记举起的右手》一文中写道:“共产党人的忠诚就是要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一直以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大写人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