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上海民居坍塌事件舆情分析

编辑:高蓝 发表时间:2014-05-19 11:08 来源:三湘风纪网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舆情分析师 朱明刚

 

  5月4日5时许,上海市虹口区新港路一老式居民楼发生倒塌,楼倒前伴有爆炸巨响,事故造成多名人员伤亡,引发网友关注。

  5月4日8时46分,上海市消防局发布消息称,赶赴现场处置的14个消防中队、23辆消防车,营救出5名群众,其中2人死亡,3人受伤。

  5月4日晚间,上海市虹口区新闻办发布信息称,?经初步调查,爆炸坍塌的房屋为新港路242号一民居主屋,爆炸产生的挤压造成相邻房屋倒塌。事故不排除是易燃易爆气体遇不明火种产生的爆炸引起的房屋坍塌。民居主人为一对夫妻,男主人于事发现场当场死亡。

  5月5日,对于网曝“周围楼房有被震裂”的言论,上海市虹口区政府新闻科负责人称并不属实,周围房屋不属于危房。如确认有危房存在,将对相关居民作进一步的临时安置。

  5月5日,上海市虹口区新闻办发布坍塌楼房的相关信息,解释说坍塌事故房屋性质为私房。拆房公司受开发商委托负责拆房,该公司现场项目负责人正在接受调查。同时表示,上海市房屋安全检测站对整个地块内的老旧房屋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测,并对受影响的房屋进行加固和支撑。公安部门从5月5日起重点排查整治本区火灾隐患,各街道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宣传,提高广大居民安全使用燃气的意识。

  5月6日,上海市虹口区新闻办对外披露,4日倒塌的居民楼涉及的拆房公司现场项目负责人“戴老板”已被警方刑事拘留。倒塌房屋中,有3间系由其对外出租。

  媒体关注度分析

上海民居坍塌事件媒体关注度走势(单位:篇)

  5月4日坍塌事件发生后,上海当地网络媒体——新民网在8时11分发布首条新闻报道,对坍塌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涉事各方的反馈进行梳理报道,这则报道很快被新浪、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转发并在显要位置进行推广。上海塌楼事件发生当天新闻报道433篇,与此前浙江奉化楼房坍塌事件发生当天的新闻报道相比,热度较低。

  5月5日,媒体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戴老板”(坍塌事件发生前拆房队的负责人)身上,中国广播网发表文章《上海居民楼倒塌续:幕后收租“戴老板”浮出水面》被网络媒体转发37次。

  5月6日,中国广播网的另一则报道《上海倒塌楼系拆迁遗留 记者采访遭官员抢录音机》被转发近百次,对当地官方形象造成进一步冲击。新华网则在此基础之上发表文章《上海虹口居民楼倒塌事件追踪》,从“事故原因究竟为何”“待拆房转租是否存在”“最后的老旧房屋何日动迁”三方面对事件进行深度挖掘,不断向当地官方施加舆论压力。

  同时,凤凰网在坍塌事件发生的当天就制作专题页面,并随着事故调查进展不断完善专题报道,从而对事件进行较为全面、详细地报道,让坍塌事件以全景形式展现给普通网友,便于网友进行信息甄别及事实判断。

 

  微博关注度分析

  上海民居坍塌事件微博关注度走势(单位:条)

  对上海民居坍塌事件,截至5月7日16时,微博平台上与此相关的信息共有13136条,与之前的浙江奉化塌楼事件相比,热度较低。

  从关注人群来看,有@袁裕来律师、@狮城苍狼(认证信息:石狮刑警、微公益爱心团成员,粉丝30万)、@施力勤(认证信息:复旦大学EMBA同学会理事)等活跃网友对此事进行了关注和转发。

  上海当地的媒体微博对此坍塌事件给予较多关注,如@新民晚报新民网、@上海新闻播报、@东方早报、@解放日报等从事实层面对事件予以传播。同时,@上海消防、@上海虹口、@杨浦工商、@松江119、@青村法宣等政务微博积极发声,及时公布官方调查进展,对微博平台舆论走向产生有利影响。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上海民居坍塌事件网友观点倾向性(抽样:121条)

  需要加强房屋质量监管(27%)

  @网事随风飘:类似的危旧住房安全隐患排查应该常态化,应将拆迁时间较长的基地和拆迁停顿基地内的各类旧住房列入重点排查对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隐患。

  @朱晓红:旧房检测,危房改造,不能忽而略之!城市化不只是建设新房!

  为遇难者感到悲痛(22%)

  @尘泥:实在让人悲痛,贫穷者栖身之所,却遭遇横祸,但愿天堂没有危房。

  政府需加快对棚户区改造(17%)

  @大地之子:政府应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不能单纯地把难题抛给市场来解决。棚户区房屋质量差、房屋布局乱,难免会发生事故,这就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手”进行有效干预。

  怀疑坍塌原因系拆迁工作进展不顺(14%)

  @越爷Luna:要拆的时候赶都赶不走,现在出事了吧!

  @寒山寺算命先生:这地方拆了几十年了也没拆掉,不排除拆迁方会用非常手段。

  严惩危房转租人(12%)

  @枫桥:幕后“戴老板”明知是危楼还敢于对外出租,置旁人生命于不顾,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对其严加惩处。

  其他(8%)

  @源漕:事发区域都是些茅舍窝棚,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同时集结了群租房、蜗居地等揪心符号,人员拥挤混杂,更加剧了环境的脏乱差,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塌楼埋下“祸根”。

  媒体评论摘要

  试问,上海那栋老动迁房里“安置”了多少灰色的秘密?答案也许暂时无法给出,但真相已然确凿无疑:在一些地方拆迁中,藐视法律与魑魅魍魉的作为,可能比想象中的更为严重,而那些基本监管底线的缺失,一样并不鲜见。要对此进行纠偏,一方面需要的,显然是拆迁法规的更为精细,不给人为利益的上下其手留存空间;另一方面,尤其需要加快拆迁行为的透明化和公众的监督参与。可以想象,假如整个拆迁行为乃至进度都是随时公开的,那么大行其道的出租待拆房行为自然不会出现,安然享受出租收入的“戴老板”亦不会轻易刺激人心。一起造成意外死伤的老民居坍塌,已是悲剧;当它直接起因于动迁队长的胆大妄为,无疑更催人五味杂陈。悲剧与五味杂陈不能继续,眼下对于上海塌楼,最需要的是一场深入的调查。“戴老板”与其出租待拆房的行为,真相必须被最大程度地还原。 (据央视网,作者: 王聃)

  要知道,在时下,棚户区现象之所以存在,跟低收入群体、外来人群“租不起房”有关。对政府来说,正视他们的住房诉求,无疑不可回避。这就需要,政府将“托底”放在履责的优先位次,为民众“住有所居”兜底。由塌楼事故衍生的“安居”期许,是棚改的内蕴动力,但棚改加速,释放的红利远非减少塌楼等生活隐患,还涵盖了理顺政府权责等多个方面。至于政府,显然也该将塌楼事件当作对棚改加码的倒逼,以棚改为抓手,转变工作思路,在善政推出中,渐次实现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的双翼齐飞。

(据新华网,作者:佘宗明)

 

  近两年塌楼事件回顾

  2014年4月:浙江奉化市一幢居民住宅楼发生坍塌,致1死6伤。

  2014年3月:广东遂溪一在建楼房倒塌,致32名工人受伤。

  2013年12月:河南郑州一正在施工楼房坍塌,致8人被埋。

  2013年10月:陕西西安一处三层民房垮塌,致4死1重伤。

  2013年7月:河南驻马店一在建楼体垮塌,致2死5伤。

  2013年6月:江苏苏州一栋三层办公楼坍塌,致11死9伤。

  舆情点评

  上海民居坍塌事件与浙江奉化塌楼事件相比,媒体热度和网友关注度明显偏低,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上海坍塌楼房属于老式民居,使用时间已有六七十年,相比浙江奉化楼房建成20年而坍塌,网友更容易接受一些;另一方面,上海塌楼事件中涉及人数相对较少,且属于较为弱势群体,对互联网使用较少。然而在此次塌楼事件中,2人死亡、楼房坍塌的原因不明等因素相叠加,使得事件的舆情热度仍旧相对较高。

  梳理此事件中官方的危机应对,有以下几点需要重视:

  借助新媒体实现信息快速发布

  新媒体尤其是微博自媒体平台成为舆论重要发源地,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应学会使用政务微博积极发声,有效引导舆论。

  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市各级政务微博比较齐全,在使用上日臻成熟,更具技巧性。在塌楼事件发生后,@上海消防、@上海虹口等政务微博快速发布相关信息,有效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避免事件快速升温。但从发布的内容来看,坍塌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务微博略显生冷,对事故中死难者缺少温情和关怀,在这一点上,@奉化发布做得比较好。

  4月初,奉化塌楼事件发生后,@奉化发布在微博上写道:“抢救还在进行中,让我们一起祈福。”“今晚对许多奉化人来说都将会是一个不眠之夜。愿逝者安息,伤者早日康复!”简单文字包含着情感温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普通网友对官方的不满情绪,从而减少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躁动不安。

  避免与媒体的正面冲突

  上海民居坍塌事件发生后,从媒体关注度走势来看,5月6日出现一个峰值,一个重要原因是塌楼事件发生后,“记者采访遭官员抢录音机”这篇报道引发大量网络媒体转发,从而推高事件舆情热度。

  媒体是一把利刃,在突发危机的处理中,恰当运用媒体可以帮助政府有效传递信息,走出舆论困境;若使用不当,则可能在危机事件引导中火上浇油,甚至于惹祸上身。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是各级官员应掌握的技巧,在掌握各种技巧之前,首要前提是寻找与媒体的共同点,减少与媒体正面冲突,类似抢夺录音、摄像等设备以及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进行质问等行为理应尽量避免。

  避免发布不确定信息

  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有天然的信息优势,应主动发布相关信息,但避免发布尚未定论的信息,不确定性信息的发布容易导致民众的猜测,在目前的大背景下,只会增添危机处置的难度。在上海民居坍塌事件中,事发当天,上海市虹口区新闻办发布信息:“事故不排除是易燃易爆气体遇不明火种产生的爆炸引起的房屋坍塌”。这则信息被不同媒体过度解读,从而让官方显得较为被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