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区:持续推进“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切实巩固整治成果

“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开福区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高度着眼,从匡正基层党风政风的实处着力,坚持把从严问责追责、从严正风肃纪作为推动专项整治的重要手段,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形成震慑。2018年全年共查处“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39起,立案69人,处理80人,给予党纪政务轻处分58人、党纪政务重处分6人、免予处分4人、组织处理12人,追缴(清退)资金197.2215万元,下发通报6期,点名道姓通报典型案例17件30人。
一、强化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区专项整治办公室每月对牵头主责单位、专项检查组进行工作调度、督查或抽查,利用全区纪检监察工作动态和“廉洁开福”官微等平台载体,及时通报区属各部门工作进展,并作为年度考核的具体依据,对查处问题“零报告”的部门或单位,作为重点督查、督办、交办、暗访和约谈对象,直至约谈单位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切实传导压力。坚持“一案双查”,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群众反映强烈,或多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不管不问、有案不查的基层党委和纪工委(纪检组),严肃问责追责。
二、抓好建章立制,整治重点领域。针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系统性、普遍性问题和监管方面的漏洞,实行一手抓问题核查、一手抓整章建制,继续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分析研究,着力查漏补缺,源头防控,健全完善相关监督和管理制度,坚决防止已查纠的问题反弹回潮。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专题报告、述职述廉、日常考核、谈话提醒、公开曝光机制,建立国家公职人员廉政档案,对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情况进行全程留痕监控、动态管理。牵头组织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农水局、区教育局等部门对违规征订教辅材料、违规兼职补课、残疾人“两项补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三、狠抓清理核查,发挥职能作用。继续推动区街社区(村)三级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对各类扶贫及项目资金大清理、农村集体“三资”和村级财务大清查、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大起底”。重点督促各成员单位、各街道在全面部署清理核查“回头看”工作,扎实开展对本部门本系统本地区在分配、拨付、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方面的问题清理排查,彻底改变清理核查任务停留在一般性的工作要求层面的问题。同时,区专治办对信访举报量大或案件查办部分数据为零的街道和部门开展集中检查,督促相关街道和职能部门自查自纠、立行立改。组织对14个区直成员单位进行调研督查,对问题严重、工作不实、查处不力的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进行严肃问责。
四、开展常态督查,强化挂牌督办。把推进专项整治工作作为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结合全区营商环境大调查、“蓝天保卫战”、“红包礼金”整治等多个专项行动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各责任单位切实履行专项整治工作。今年,多次联合“两办”督查室、区财政局等对全区项整治工作开展再监督再检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形成常态。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全区民生资金、村级财务收支纳入监督范围,受理13件投诉举报,核查疑似问题线索934条,开展各类数据比对1000余次,查实问题线索19条,立案1起,处理1人。组织对信访举报量大或案件查办部分数据为零的地方和部门开展集中检查,筛选一批重点问题线索,分期分批进行重点交办、挂牌督办,把农村“三资”、社会民生领域、征地拆迁领域、工程建设领域作为专项整治工作重点,选择部分典型问题“解剖麻雀”。认真查处市纪委专项整治办督办案件11件,查实6件,处理18人。
五、完善村务公开,规范权力运行。依托“互联网+监督”平台,把群众关心的事项毫无保留、第一时间晒出来,将财政、农水、民政、教育等与民生资金紧密相关行业系统中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信息全面公开公示,让每笔资金都在阳光下运行。实现社区(村)财务收支100%上网公开,做到每笔支出都有相应票据予以佐证,真正做到村级财务公开更加规范,让百姓更放心。加大宣传力度,坚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件,并对部分典型案件进行深入剖析,持续释放专项整治的强烈信号。在省三湘风纪网扶贫领域专栏发表信息12篇,对27人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