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永定:多措并举助力生态扶贫专项治理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09-23 09:06 来源:三湘风纪网

    今年以来,永定区纪委监委以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为抓手,紧盯生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从压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入手,以开展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两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一、认真梳理线索,掌好生态扶贫“航船舵”
    一是压实责任,倒逼自查。区纪委监委进一步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督促各乡镇(街道)党(委)委及区林业局按照林业“两补”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对各乡镇(街道)、村(居)2001年以来的林业“两补”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共发现问题线索187条,涉及20个乡镇(街道),111个村(居)。二是协调部门,联动督办。按照“日清、周结、月报”的要求,实行区纪委常委包片督办,并从林业、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分成6个大组23个小组开展督办,建立健全信息共享、问题线索移送机制。三是全面巡察,统筹推进。加大巡察力度,将全区52个未出列贫困村作为重点巡察对象,紧扣林业“两补”生态扶贫领域,坚持专项整治与巡察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截止2019年8月30日,林业“两补”专项治理共处理13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6人,诫勉谈话59人,追缴资金125.26万元,退还群众资金32.29万元。
    二、坚持靶向督查,唱好生态扶贫“主打歌”
    一是运用“大数据”精准识别。依托“互联网+监督”平台,对同一户主各年度纵向林补面积比对,对补助面积偏大的反复核查;对各户不同年度面积横向比对,对异常变动的重点核查;对领款姓名和乡镇劳保站姓名进行比对,甲村组到乙村组领“空饷”的全面核查。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共核查出疑似问题线索89条。二是“一对一”入户精准核查。针对“大数据”识别的疑似线索,直接到户丈量核实林地面积,现场翻看农户“一卡通”,着重看“两补”款是否到账,看延长期补助款是否按规定降低,问“两补”款到帐后是否有村干部以“好处费”名义索要。如:2007年至2016年期间,罗塔坪乡林业站周某学以帮助大户田某云协调承包、验收为名,向其索要劳务费获利28118.1元,周某学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三是紧盯风险环节精准施策。从林业“两补”上报、审核、发放过程倒查,紧盯村组干部及亲属、国家公职人员、10亩以上大户等三类人进行核查,发现问题严肃查处。
    三、助力精准问责,立起生态扶贫“风向标”
    一是敦促主动清退。出台《关于敦促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主动交代违纪违法问题的通告》,通过政策宣讲和区别对待等方式,鼓励违纪违法人员主动讲清问题、退缴非法占有“两补”资金。二是严查突出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开展认真核查,把利用上报林业“两补”职务便利索拿卡要、以弄虚作假方式优亲厚友、违规套取建档立卡户林业“两补”款等三类问题作为整治工作重点。三是严抓警示教育。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甄选一批典型的违纪违法案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震慑效应。2019年以来,共下发通报9期,通报曝光23人次。
    四、建立健全机制,打造生态扶贫“生力军”
    一是健全部门监管机制。针对“两补”整治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区林业局出台《永定区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永定区进一步加强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永定区林业局林业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两补”项目检查验收、资金专项管理、登记造册公示、“一卡通”打卡发放等程序和要求,填补了制度上的空白。二是健全警示教育机制。区纪委监委联合区林业局在三家馆乡召开全区退耕还林整治工作现场会,现场发送案例剖析小册子108本,并由该乡棕桥湾村被处分的村干部到会现身说纪。同时,督促8个乡镇结合“两补”中查处的问题,组织辖区村组干部召开以“最严厉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为主题的警示教育大会,现场1100名干部群众受到教育。三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两补”问题整治实行责任终身制,中途不换人,确保工作的延续性和责任始终性,进一步压实“两补”源头责任,规定今后凡发放“两补”资金名册必须经村干部和林业站站长签名,对名册真实性负责,一旦发现虚假问题严肃追责。(永定区纪委监委 向娟 吕绍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