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临湘:“三措”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专题集中治理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12-17 16:09 来源:三湘风纪网

    今年以来,临湘市纪委市监委以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为抓手,紧盯易地扶贫搬迁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持挺纪在前,持续强化监督,严肃执纪问责,调动“生力军”,用好“运算符”,把好“风向标”,构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坚强防线,扎实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一、抓住“上下同频”关键,调动“生力军”
    一是层层传导压力,全面自查自纠,不留死角。市纪委市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组织14个镇(街道)、市发改局、市扶贫办等相关单位对2016年以来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管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实际搬迁入住、后续帮扶实施、拆旧复垦、资金使用、搬迁对象是否满意、问题整改落实、档案管理等情况进行自查自纠。二是压紧压实责任,全面排查整改,不留盲区。各镇(街道)干部通过入户走访查看房屋质量等方式共排查658户2449人,其中分散安置355户1313人,集中安置303户1136人,全面检查安置点3个,对集中安置区房屋质量,水、电、路、讯、环卫、绿化、亮化、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配套完善情况进行了逐项排查。三是做实做细工作,全面核查核实,不留遗漏。对核查中发现的一户一档资料不完善、房屋超面积、附属用房超面积、阁楼超高、房屋功能不全、装修标准过高等问题,均严格按照政策要求立行立改,全部整改到位。
    二、突出“问题线索”导向,用好“运算符”
    一是线上线下发力,不流形式。要求14个镇(街道)利用会议、宣传窗、微信等形式全面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张榜公布,对列入搬迁的贫困户进行造册登记,确保整个过程在阳光下操作。要求安置点属地对放弃搬迁贫困户及时回访,对选择搬迁贫困户的思想动态、已搬迁贫困户入住的真实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二是拓宽线索渠道,不摆样子。市纪委市监委要求各镇(街道)、市发改局、市扶贫办等相关单位及时报告专项治理工作动态,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在3个工作日内上报。充分发挥信访举报平台、“互联网+监督”平台、“廉政临湘”等新媒体平台的快捷举报、快速受理作用,发放了900份“三湘e监督”微信公众号宣传单页,逐一张贴,把信访举报渠道送到群众指尖,并确保群众的监督反馈能及时被受理。组织召开专题治理工作会议,对发现和受理的专题治理问题线索进行汇总,及时应对处置。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开展以来,共受理信访举报31件。三是全面检查督导,不走过场。成立2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进行“一看、二查、三核”,即:先到市扶贫办等部门看拨付到相关乡镇的资金情况,然后到相关乡镇财政所实地查找台账凭证,再到易地扶贫搬迁户家中进行一一核对。每到一个项目建设单位,都会与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全面掌握详情;每看一本报表台账,都会逐一比对,看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每查一本账目凭证,都会厘清资金的来龙去脉,看资金是否挪作他用;每到一个项目现场,都会对照施工图纸,看是否存在违规变更等情况。对自查和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零容忍”,一般性问题及时整改,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通过“一案双查”,一律从严从速查处。
    三、筑牢“思想防线”根本,把好“风向标”
    一是严查突出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开展认真核查,查搬迁对象确定程序不规范、对象不精准等;查搬迁安置方式、住房建设标准不符合要求等;查建房补贴不按照标准发放、专款不专用、农户自筹资金超出政策规定范围等;查相关监管部门履职不力,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等;查项目实施围标串标、虚报套取、索拿卡要等谋取私利;查项目完成后存在的建新不拆旧;查项目实施进度滞后、工作组织不力等七类问题。二是严肃执纪问责。对初步核查属实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通报曝光一起,持续释放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截至12月上旬,市易地扶贫搬迁领域共处理5人,党纪政务处分3人。三是严抓警示教育。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甄选一批典型的违纪违法案件,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震慑效应。2019年以来,公开通报2案2人。(临湘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