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抓实“四个度”精细开展生态扶贫

为守护好麻阳这片“绿水青山”,近年来,县纪委监委深入开展生态扶贫专项整治,铁腕纠错,还利于民,坚决查处生态扶贫资金发放中的违纪违规问题,2018年开展生态扶贫专项整治以来,纠正错信息户603户,发现问题线索208个,党纪政务处分29人,追缴违规资金101.12万元,退还群众资金53.54万元,确保“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政策落实落地,确保生态补偿的“每一分钱”都落到贫困户口袋。
强化一线宣传,拓宽政策知晓“广度”。一是“村村响”广播全覆盖。为了让贫困户掌握生态扶贫政策,安排全县村级纪检委员通过“村村响”广播反复播放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政策。二是补助公开公示到村。深入到村、组张贴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公示表,群众参照补助资金公示表上的面积、付款标准、总金额现场核对,确保村民不出村能及时掌握自己应享受所属林地、耕地补贴资金。三是面对面答疑解惑。开展“贫情面对面”活动,派出共计468名纪检监察干部和林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赴乡镇“赶集日”收集群众意见,对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现场答复解决。
强化整体联动,提升综合治理“效度”。一是纪委统筹推动。成立以县纪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县纪委统筹协调、综合指导、督促落实,调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重大信访案件以及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二是部门协作联动。县林业局负责提供各年度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实施面积的图表资料及补助资金表,公示到村、组。县财政局负责及时办理农户“一卡通”账户和基础信息纠错工作,及时补发补助资金。县公安局负责整治工作中违法经济案件的侦破和重大事项信访维稳、安全保卫工作。三是乡镇积极主动。各乡镇负责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对辖区内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全面清理,逐村逐组逐户摸清补助资金发放情况, 确保涉林惠农补贴全面、及时、足额、精准发放到位。
强化问题导向,突出靶向治疗“准度”。一是自查自纠。印发《关于敦促在林业惠民资金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的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限期主动交代问题的通告》,对在规定时限主动如实交代问题的,依纪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理。通告期限内主动上缴退耕还林资金39.83万元、公益林补偿资金13.71万元。二是督查复核。对工程质量和资金兑现,采取村级巡查、县级自查,定期和不定期抽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对护林员履职上岗定期进行督查,让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全县护林员从2016年232名增加到2019年617名。三是分类处置。组织林管站、工程小组、技术人员、农户深入林地进行面积核对,核实后将补助资金花名册张榜公示。对群众反映“微腐败”问题线索,由乡镇纪委、片区联系纪检监察室现场受理登记,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对涉案款物应收尽收,应退尽退,最大限度增强群众获得感。
强化以案促改,完善行业监管“制度”。一是严肃追责问责。2018年以来,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生态扶贫资金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人,追缴违纪资金17.35万元,清退群众资金10.95万元;因不正确履职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人,追缴违纪款15.87万元,清退群众资金3.53万元;因优亲厚友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人,追缴违纪资金2.443万元。二是强化以案促改。2018年以来共印发通报7期,查处的典型案例在全县脱贫攻坚誓师大会、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全县发展党员培训班上通报,以案为鉴、以案明纪、以案促改。三是扎牢制度笼子。通过专项治理对现有制度全面审查、评估和清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规章制度5份,从制度机制上分析廉政风险,堵塞监管漏洞,防范问题发生。(麻阳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