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以“三化”为抓手 打通“三资”监管堵点难点

衡南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点题整治“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问题”,督促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专项整治,以“制度化+公开化+信息化”为抓手,打通监管堵点难点,提升基层监督质效,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一、压实责任,以“制度化”规范权利运行。推动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农业工作副县长任组长的衡南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高站位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专项整治。聚焦日常监督检查、案件查办等发现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漏洞,强化协作联动,组织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梳理10类关于“三资管理”的问题,交由乡镇(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未查先改”,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59个,已督促整改到位53个,查处4人,追缴资金53.13万元。打好“制度”补丁,推动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出台《衡南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15个,把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列出清单,以“公开化”明晰权力运行。以清廉村居、清廉屋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行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机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分析村级“小微权力”运行中的风险点、薄弱点,厘清村干部权责边界,列出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村级项目建设管理、村民救助资金申请等10大项33小项小微权力事项,按照“一事一流程一图表”要求,指导村级纪检监督员照单监督。大力整治农村集体“三资”存在的微腐败和作风问题,2022年以来共查处农村“三资”问题数27个,党纪政务处分53人,追缴资金117.64万元,退还群众50.13万元,曝光“三资”典型案例9起,持续释放从严信号。
三、科技赋能,以“信息化”提升监督效能。创新推行“‘清’易通·‘码’上办”平台建设,开辟民情诉求表达的直通车,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化解在“指尖”上,该平台自启动以来,共受理、办结“三资”类检举控告19件,党纪政务处分2人,组织处理4人。用好“网上衡阳”监督服务微信群、“监督一点通”“互联网+监督”三大平台,与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共同推动村(社区)集体“三资”网上公开,目前全县445个村(社区)集体资金1.61亿元、资产1.07亿元、资源性资产集体土地面积381.07万亩等情况已全部在“互联网+监督”平台上进行公开。借助大数据比对分析技术,查实问题线索141条,处理60人,追缴资金15.5万元,变事后处置为主动预防,进一步提升了专项监督效能。(衡南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