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区:“四紧四强”护航乡村振兴

衡阳市南岳区纪委监委将乡村振兴领域监督作为第一监督,以实的作风、硬的举措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委起底排查问题线索43条,组织处理2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挽回经济损失76万元,退还群众资金6万余元。
一、紧压责任落实,强化目标导向。2023年以来,区委层面召开全区各单位、各村(社区)干部会议2次,组织专题培训2期,区委常委会听取专项汇报3次。区纪委监委坚守“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组建以4个职能部门“一把手”为副组长的“三湘护农”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坚持问题为导向,动态更新问题清单3批次,明确整改问题165个,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一件一件真抓实督,压紧压实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审计局、乡镇等单位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区纪委书记“四不两直”赴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南岳镇等单位调研“三湘护农”工作8次,解决实际问题22个。其中重点督促南岳镇和各职能部门完成烧田村、万福社区拖欠6年之久的群众征地款2笔共5780万元。
二、紧扣“入村亲农”,强化监督实效。一是高位推动,注重以上率下。区委副书记、区纪委书记、常务副区长3位区委常委专题组织召开南岳区“三湘护农”专项行动自查自纠暨业务培训会,结合南岳实际将“入村亲农”和“驻场解剖麻雀式”监督全覆盖工作融合,全面彻底摸清家底,精准发现乡村振兴领域问题。二是高标推进,注重左右协同。组建3支队伍,一是以乡镇班子成员牵头,村(社区)干部和后盾单位参加的排查工作组至各村进村入户进行普查;二是以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等职能部门组成的指导组,入村进行“专家会诊”,指导各村边查边改。三是区纪委监委组建7个“入村亲农”调研督导组进一步精准发现问题。三是高效完成,注重监督效果。经历1个月余时间各组圆满完成任务,共发现问题115个。其中农村“三资”管理问题50个,惠农补贴资金问题43个,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19个,移交区纪委监委问题3个。对于需要立行立改的农村集体资产动态管理不到位、惠农补贴信息更新不及时等109个问题,督促各职能部门指导乡镇、村(社区)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对于其他6个问题,区纪委监委落实快办快查或进行再核实。
三、紧抓交办问题,强化整改效果。一是精准对表,细化任务。对于市纪委监委交办的8个问题和区本级发现的157个问题进行分批分类、责任划分、问题交办、跟踪整改、常治长效、对账销号等措施实行全周期闭环管理。先后向相关责任单位和乡镇制发《提醒提示函》6份,《监察建议书》19份。二是对账销号,不留隐患。抓好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深度挖掘问题背后形成原因标本兼治。如,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公示公开不规范问题,建立《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公示公开制度》,将补贴公示公开进行绩效考核评分与各村支两委人员绩效工资挂钩。集中纠治一批“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如,向上级纪委监委反映市农业农村部门惠农补贴发放规定时间与水稻种植时间不匹配的问题,通过顶层设计推动解决问题。三是压紧责任,整章立制。区纪委监委开展整改“回头看”,对立行立改、重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问责,约谈提醒8人。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类问题重点督办4个,责令建立长效机制长期坚持。截至目前,115个问题,已整改112个,整改完成率97.4%。2023年全区各单位在“三湘护农”领域查漏补缺新建制度5项,完善制度补丁4项。
四、紧盯重点线索,强化严查典型。一是全面起底问题线索。通过区纪委监委信访举报室、案件管理室协同配合,起底2020年以来的问题线索40条,对起底问题线索进一步复盘过筛,查找遗漏。通过“驻场解剖麻雀式”监督和“入村亲农”督导移交案件管理室问题线索2条。二是强化联动快移快查。加强各项监督共同发力,重点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做到典型腐败问题应查尽查、一查到底。区审计局移交南岳镇烧田村乡村振兴项目重大问题线索,现已查处到位。对南岳镇烧田村乡村振兴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阳某某、旷某某、谭某某等3人虚列套取青苗补偿款62.62万元案件于2023年4月从严从快查办,3人均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判决。三是做实“后半篇”文章。督促加强内控机制。督促区自然资源局落实《重要岗位轮岗制度》,对24人进行岗位调整以防范廉政风险,同时全区20余个单位举一反三落实重要岗位轮岗300余人次。广泛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全区各单位开展乡村振兴领域案例警示教育,对南岳镇烧田村乡村振兴领域案例形成《专案通报》向全区党员干部职工开展警示教育,并形成《抱团贪腐 终究会被“一锅端”》案件剖析材料向上级纪委监委汇报,持续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