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理:坚决打好“硬仗中的硬仗”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期。近年来,怀化市纪检监察机关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统揽纪检监察工作全局,坚决打好“硬仗中的硬仗”,重拳出击,主动作为,全力护航脱贫攻坚战。
近日,怀化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周晓理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办的专访。
问:怀化市13个县市区全部是贫困县,在具体工作中,你们是如何护航脱贫攻坚的?
答:怀化是全域贫困地区,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在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怀化纪委监委把护航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点做到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主责专责的落实。突出政治监督定位,紧紧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督促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切实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政治担当。坚持以公开访谈促认识提高,坚持以定期曝光促责任落实,坚持以述职述责促机制完善,坚持以工作考核促专责到位。认真组织落实“两个责任”专题电视访谈,13个县市区的党委书记、纪委书记重点聚焦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谈认识、晒成绩、讲不足、作承诺。建立落实主体责任曝光机制,在今年2月、4月先后在市纪委全会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播放暗访专题片,对县市区、市直单位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等问题进行集中曝光,处理61人,取消评先评优资格12人,形成由点到面的教育、警示、震慑作用。大力推行“双谈双述双考”(即:谈话既要谈业务工作也要谈党风廉政建设,述职既要述业务工作也要述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既要考核业务工作也要考核党风廉政建设),有效促进主体责任落细落小。省政协副主席、市委书记彭国甫和我本人先后约谈了麻阳、芷江、通道等8个县市区党政正职、纪委书记,对扶贫领域的执纪监督问责工作,第一时间传导压力。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为纪检监察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问题线索“零发现”、案件“零查办”等问题,及时约谈提醒。今年来辰溪县、中方县因4个乡镇扶贫领域“零办案”,县纪委书记、4个乡镇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分别被市纪委约谈。各县市区委、纪委主动对标,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是突出专项整治的推进。2017年以来,先后部署开展了扶贫信访积案集中清理、“五大督查督办”行动(精准识贫、专项资金拨付、工程项目建设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精准脱贫、监督执纪问责)、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形成持续高压。同时,出台了《怀化市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细化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措施,对贯彻不力、作风不实、搞“数字脱贫”等13种情形严肃问责,并对责任追究方式、责任追究程序等进行了明确,将问责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挂钩,使问责“高压线”真正带上“高压电”。
三是突出整体工作的统筹。在工作进度上,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点评、一旬一通报、一季度一推进”的工作机制,始终掌握工作进度、促进平衡发展。在补齐短板上,注重通过现场会的形式,面对面传导压力,点对点讲授方法,实打实保持高压,抓先进、带后进、促平衡。如去年7月13日,在新晃推动会上,重点推介新晃县开展“双贴一提”的做法,着力解决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查处力度不大的问题;去年11月9日,在洪江市推进会上,重点推介洪江市扶贫领域办案力度大的做法,着力解决各县市区查处案件不平衡的问题;今年1月9日、3月30日、4月13日,又分别召开推进会,重点解决专项整治延伸不够、中央巡视组移交信访件进度不平衡等问题。在常态常效上,坚持整合力量、形成合力,2017年以来由市级领导牵头,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参与,对县市区进行了多轮监督检查,发现解决了一大批突出问题。
问:怀化在发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和经验?
答:经验谈不上。但在工作中,我们明确要求要在十个方面下功夫发现问题线索,即从群众举报中查微析疑,从各项数据申报中识别真伪,从贫困户和贫困村的资格认证中揭示内幕,从资金拨付中查找去向,从项目建设中洞悉玄机,从专业审计中发现线索,从巡视巡察中掌握实情,从“双贴一提”中了解真相,从新闻舆情中掌握信息,从“互联网+监督”中比对虚实。尤其是用好了三个抓手:
一是通过乡镇扶贫专项巡察全覆盖搜集线索。按照全市“一盘棋”部署、“四不两直”推进等方式,把扶贫职能部门和各乡镇确定为巡察重点,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扶贫领域巡察全覆盖。去年5月,对3个乡镇开展扶贫专项巡察试点。7月,对10个重点乡镇开展扶贫专项指导式巡察。取得经验后,于去年10月全面铺开,实现193个乡镇巡察全覆盖。共发现重点问题4144个,移交问题线索880件,已立案236人、已处分151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人,巡出了群众满意、百姓口碑、市委权威。
二是通过纪检监察干部“双贴一提”活动上门发现线索。2017年4月以来,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扎实开展“双贴一提”活动(即贴近基层,纪检干部走下去;贴近百姓,信访举报降下来;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公信力),将每月19日固定为“下访群众工作日”。2018年,已组织市县两级纪检监察干部2500余人次深入835个村,解决问题727个。
三是通过“互联网+监督”精准比对线索。怀化是“互联网+监督”的探索者和发源地,我们积极在运用“互联网+监督”平台上下功夫,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互联网+监督”成果运用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通知》,将平台发现的疑似问题线索,以“一月一主题”的形式,分批次交办给相关职能部门核查处置。截至目前,我市“三湘e监督”关注量已达30.4万人,通过平台数据碰撞发现的疑似问题线索,已处分156人。
问:怀化市在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我们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省纪委监委的精准部署和有力指导,得益于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2017年以来,我市扶贫领域共立案1485件,处理3616人,处分1271人,追缴资金3964.68万元,清退资金1049.73万元。尤其是今年3月21日全省贫困县纪委书记例会召开以来,全市扶贫领域共立案254件、办结124件、处分124人,分别占今年扶贫领域立案数、办结数、处分人数的51.2%、45.9%、46.6%。工作中,主要是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难题。
一是推进市县乡纪检监察“一体化”,解决有人员办的问题。持续深化“三转”,全市204个乡镇(街道)均设立监察室并配齐3名专职纪检干部。大力推行乡镇纪委片区工作联动机制和市、县纪委班子成员联县、联乡工作机制,形成了市纪委统筹、县纪委为主、乡纪委落实、村纪检员延伸的四级责任体系,实现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全市“一盘棋”。
二是强化基层纪检干部业务指导,解决有能力办的问题。市纪委对县乡纪委干部、派驻纪检干部、巡察干部开展集中轮训,市纪委主要领导带队,不定期督查指导县乡纪委监督执纪工作,通过点对点培训、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传授等方式,着力提升能力素质。同时,由市纪委统一发放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台账、模拟案卷、走读式谈话安全工作指南等规范文书,切实提升基层监督执纪规范化水平。
三是抓实“四个一批”,解决有抓手办的问题。即,挂牌督办一批重点问题线索、提级查办一批重点案件、公开通报一批典型案例、约谈问责一批履职不力的责任人员,有效解决查办难、问责软、影响弱等问题。2017年,市纪委共挂牌督办重点问题线索103件,查实或者部分属实60件,立案查处99人;提级办理重点信访件11件,立案9件,处理59人,处分24人。2018年来,结合中央第八巡视组交办件办理,市委、市纪委督办重点信访件58件,已立案33件79人,处分48人。如4月8日,我在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信访人杨某某家里暗访时,得知其被村支书威胁后,当即安排市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提级查办,已党纪立案6人,其中给予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原支部书记杨宏平开除党籍处分,分别给予岔头乡政协联工委主任易锦梅、组织委员李慧琳等5名责任人员党内警告等处分。2017年以来通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303期958起;问责因扶贫领域失职失责、作风不实的党员干部2016人,其中处分426人。
四是加快扶贫资金清退,解决群众有获得感的问题。只要涉及截留挪用、乱摊派、乱收费等侵占群众利益行为的违纪款一律清退给群众,并建立资金清退情况回访机制,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2017年以来,全市以开清退会、上门清退等方式,清退群众资金1049.73万元,其中教辅材料专项整治共清退资金136.48万元,全市中小学校人均收费减少260元左右。
问:2018年,怀化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上,有什么打算?
答:我们将严格按照党中央、中央纪委和省委、省纪委以及怀化市委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全省贫困县纪委书记例会、全省扶贫工作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全省纪检监察干部“4•28”电视电话会议等精神,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第一,扎实推进两项专项治理工作。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认真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开展四个全覆盖。一是推进专项监督检查全覆盖。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由市纪委监委牵头,组织18支督查组采取县市区交叉督查、市直单位随机抽查等方式,重点督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两节期间“四风”问题、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坚持露头就打,对隐形变异问题深挖细查,压紧压实部门职能,从严从实督促整改,持续传导整治压力。二是巩固专项巡察全覆盖。在加强对去年193个乡镇扶贫专项巡察全覆盖整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的同时,安排对尚未脱贫摘帽的9个县开展乡镇扶贫专项巡察“回头看”,对市县两级行业扶贫部门开展巡察全覆盖。三是开展审计监督全覆盖。今年优先对拟脱贫摘帽的5个县开展扶贫审计,脱贫攻坚期间实现审计全覆盖。四是抓实联点督查全覆盖。继续开展全市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明确市级领导脱贫攻坚调研督查每年不少于4次,各县市区县级领导脱贫攻坚调研督查每年不少于6次;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全年调查督查要领办30件以上反映群众身边问题的信访件,其他市级、县级领导干部全年调查督查要领办20件以上反映群众身边问题的信访件,真正发挥头雁效应,一线解决问题,推动作风改变。
第二,严肃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办一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切实加大执纪问责力度,把扶贫领域老百姓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当前执纪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优先办理、从快查处、从严处理、及时曝光。对于扶贫领域违纪违规的人和事,无论涉及到谁,无论涉及到什么部门,无论是“穿草鞋的”还是“穿皮鞋的”,都要有案必办,一体查处,以此倒逼责任落实、制度健全、监管规范。
第三,大力规范工作机制。重点规范四项制度,即规范工作呈报制度,确保专项治理工作部署有联动、推进有重点、督促有力度、落实有反馈;规范通报制度,对典型案例由过去一月一通报,调整为十天一通报,加大曝光频率,形成持续震慑;规范警报制度,对专项治理中发现问题数、立案数、清退资金数等关键性指标提前预警提醒,及时督促整改;规范旬报(月报)制度,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重要部署按旬、按月报告调度,加强形势研判,注重精准发力,不断推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