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交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永州答卷

今年以来,永州市纪委紧跟纪检监察工作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近日,永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杨永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办公室的专访。
以新思路谋篇布局
问:中央纪委、省纪委先后下发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永州在贯彻落实上有什么新思路?
答: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力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永州脱贫攻坚任务还十分艰巨,专项治理必须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既定目标,进一步理清思路、把好方向。今年以来,市纪委自觉对标中央纪委、省纪委要求,充分结合永州实际,认真部署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按照“12345”的思路,持续往深里抓、往实里治,在护航脱贫攻坚上取得更大成绩。
突一个中心。坚持把专项治理作为各级纪检监察工作的中心任务,以专项治理统揽贫困县纪检监察工作全局。在3月28日全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推进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强大攻势、拧紧责任“螺丝”,全力推进专项治理。
锻造二支队伍。进一步压实乡镇纪委和派驻纪检组监督责任,推动乡镇纪委“班子建设规范化、工作保障标准化、队伍管理精细化、执纪审查一体化、护航脱贫常态化”“五化建设”,将两支队伍建得更强,作用发挥得更好。
夯实三项基础。从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推进扶贫和民生领域公示公开、督促职能部门健全完善监管制度上着力,打牢工作基础,提升专项治理工作整体水平。
紧盯四大重点。聚焦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全面梳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各领域各环节工作,重点治理扶贫领域腐败、履责不力、作风不实、涉黑涉恶等四大类12个问题。特别是结合永州实际,重点开展农村水利、道路工程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四个专项行动。
推动五个转变。从五个方面改进方式方法,加大工作力度,高质量推进专项治理。推动发现问题线索从“坐等上门”向“主动出击”转变,更加注重运用专项巡察、明查暗访、“互联网+监督”大数据比对等手段精准发现问题;推动查处问责从“平铺式”向“深拓展”转变,更加注重深挖细查,严肃惩治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典型问题;推动监督执纪从“单打独斗”向“合力攻坚”转变,更加注重发挥各级纪检监督机关和职能部门作用;推动统筹协调从“一般化”向“竞争性”转变,更加注重运用排名通报等手段,表扬先进、督促后进;推动考核评估从“笼统化”向“精准化”转变,更加注重建立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办法,以科学评估检验专项治理成效。
以“小专项”推向纵深
问:为迅速、深入推进专项治理,永州如何确定抓手,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的?
答: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直入主题,从群众最怨、最盼、最急的事做起,以四个“小专项”为主抓手和突破口,精准发力,重拳出击,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取得了专项治理初步成效。
一是开展农村水利、道路工程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深刻吸取今年2月“东安水渠”舆情事件的教训,在严肃处理、督促整改的同时,举一反三,以案促改,在全市深入推进农村水利、道路工程项目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2016年以来全市实施的农村水利、道路工程项目,按照“看合同条款,查是否显失公平;看招投标过程,查是否有违规违法行为;看工程质量,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看监管履职,查业主单位、职能部门是否履职到位;看资金管理,查是否规范”等“五查五看”要求,坚持“村级普查、乡镇复查、县区筛查、市职能部门核查、市县纪委抽查、责任倒查”等“六查”相结合,对工程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全面“体检”,确保不漏一个项目,不放过一个环节。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全市共排查和核查水利工程项目1980个,道路工程项目1196个3523公里,发现问题47个,问责处理27人。
二是督促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产业扶贫资金和项目专项清理。目前,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已完成清查单位48个,核查资金5237.7万元,集体土地总面积6.355万亩。对2016年以来特色农业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林业产业扶贫等五个方面重点扶贫项目的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全市共核查重点产业项目36个项目,涉及专项资金12502万元, 联结贫困户67845人。核查村级光伏扶贫项目627个、建设规模56042千瓦、总投资3.92亿元。
三是开展村务公开、“村账乡代理”、“互联网+监督”运维工作专项监督检查。由市民政局牵头开展村务公开“亮栏行动”,推进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全市新建1796个,改建432个,70%的行政村已完成建设任务。由市纪委、市财政局联合组织开展“村账乡代理”工作调研督查,对发现的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白头发票报账、结算不及时等9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通报,要求对照问题开展自查自纠、规范管理、规范运行。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对“互联网+监督”运维工作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调度,对工作连续两周排名靠后的新田、蓝山县的常务副县长和纪委书记进行约谈。目前,民生资金项目公开率、村级财务收入、发票上传率均达到100%;公众号关注人数由年初的4.4万人增加到17.3万人,排名全省第三。
四是开展乡村干部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结合全市作风建设“春雷”行动,对乡镇干部、村干部、驻点扶贫干部、县区涉农部门干部、县区政务中心干部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全市共组织明查暗访304次,发现问题755起,通报46件,问责1188人。结合中央巡视组交办件办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各部门单位发扬“攻坚克难、连续作战”精神,优质高效完成任务。永州的做法和经验在全省中央巡视组移交信访件督办工作会上交流。
以硬举措提质增效
问:围绕提升专项治理工作质量,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执纪问责中采取了哪些过硬措施?
答:要求严不严、措施硬不硬,直接影响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和省纪委专项治理工作部署、3月21日全省贫困县纪委书记例会精神,结合永州实际立下硬规矩,坚持动真格、出重拳、下狠手,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实战”中砥砺队伍、发挥作用、展现担当,促进专项治理工作高质量推进、整体性提升。
一是定期“点穴”暗访。围绕专项治理重点、难点、焦点问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开展常态化明查暗访。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开展明查暗访76次。坚持主要领导联系贫困村必去、中央和省委巡视组交办的信访件必问、干部驻村情况必查、贯彻落实情况相关资料必看、作风问题案件查处必核,共走访贫困村63个、乡镇42个,发现问题277个,督促整改261起。
二是提级审核、直查直办。凡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继续按照直查直办、提级审核要求,由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案件审理室等部门分别核查、联合会审,确保适纪精准、量纪平衡。今年以来,共对89起案件进行“分核联审”,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三是查处问责“三个一律”。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一律顶格处理,一律“一案双查”,一律指名道姓通报曝光。东安县中和镇立脚村支书欧阳四清在低保专项清理工作中未落实到位和涉及群众事务时吃拿卡要的问题,经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案件管理室等部门审核后,将其处分档次从党内严重警告提高至撤销党内职务。宁远县汉下村委会委员陶苏云,克扣群众危房改造资金9000元,被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今年以来,全市从严处理233人,追究“两个责任”13人;共发通报35期,公开曝光118人。
以常态化取信于民
问:如何选准专项治理着力点,抓常抓长,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有什么好的做法和经验?
答: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监督执纪问责,都要坚持以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3月、今年3月,全市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分别在蓝山县毛俊村、零陵区石烟塘村召开,把专项治理经验交流农村基层、工作部署到农村基层、责任压实到农村基层,正是贯彻了这一理念,体现了党的宗旨。市纪委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其中一些逐步巩固和完善,初步形成了永州特色。
一是推进“乡镇纪委在行动”,筑牢党的执政根基。为了给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我们下发《关于扑下身子沉到基层护航脱贫攻坚的意见》,充分发挥乡镇纪委基层监督执纪主力军作用,扎实开展“乡镇纪委在行动”。各县区将辖区内乡镇划分为多个执纪审查工作片区,各片区实行联片协作办案;各乡镇纪委成立扶贫工作监督机构,乡镇纪委干部开展到基层访民亲民、掌握实情、化解矛盾、监督执纪等“四个到基层”行动;各贫困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监督小组,让监督的“眼”和“耳”盯准扶贫领域。2017年全市181个乡镇(街道)纪委共立案859件,结案84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0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5.4%、46.8%、51.2%,消除了“零办案”乡镇。中央电视台和省纪委对永州“乡镇纪委在行动”进行推介。
二是开辟“纪检组长有话说”,充分发挥探头前哨作用。在市县两级派驻纪检机构全覆盖的基础上,各派驻纪检组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紧盯关键节点,延伸监督“触角”,全面履行监督责任。利用永州电视台、永州廉政网、清廉永州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辟“纪检组长有话说”专栏,将各派驻纪检组监督执纪工作在平台上“比一比”“晒一晒”,通过纪检组长口述以案释纪,剖析典型案例,厘清违纪事实,分析深层原因,倒逼工作履职。尤其对扶贫工作落实不力、扶贫项目和资金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等违纪问题,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开通报曝光一起。2017年以来,各派驻纪检组督促驻在部门排查廉政风险点2000余个,发现问题线索600余条,约谈谈话410人。
三是推出“纪委喊你来领钱”活动,大力提升群众获得感。一方面,聚焦基层扶贫一线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以开展扶贫领域“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为总抓手,对胆敢向扶贫款物、工程项目“动奶酪”等“微腐败”行为,一律顶格处理,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2017年以来,全市共排查和受理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线索5047个,立案662件,已结案党纪政纪处分474人、组织处理1675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2人,共收缴违纪资金2768.82万元。另一方面,通过将拔了的“毛”退回去,增强群众获得感。组织各县区、乡镇纪委开展“纪委喊你来领钱”活动,以召开现场清退大会的形式,将应当退还群众的全部清退到位。2017年以来,全市共召开现场清退大会18次,退还群众469.93万元。
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把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做细做实,抓紧抓好。一是“三查(察)合一”强监督。把巡察、督查和纪检监察有机整合,组织扶贫、移民、财政、农业等主管部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对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情况开展督查巡察。二是“五不放过”严执纪。坚持问责利剑高悬,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优先处置、从重处理、快查快结,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原因不查清不放过、处理不顶格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不举一反三不放过,确保专项治理过程扎实、作风务实、效果真实。三是“多管齐下”聚民心。深入推广零陵区村务监督月例会制度,将监督关口前移,发动人民群众参与;以召开现场清退会形式主动清退违纪款物,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坚持边治理边提高,建立健全资金和项目全程监管、跟踪问效、社会监督等制度,形成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