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唐江鲤:聚焦专项整治 护航脱贫攻坚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04-10 11:36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近年来,芷江县纪委监委坚持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统揽纪检监察工作全局,压实责任、精准发力,切实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强化脱贫攻坚纪律保障。近日,芷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唐江鲤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办公室的专访。

 

坚持齐抓共管,压实专项治理责任


    问:芷江侗族自治县是省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重,县纪委是如何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统筹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这项工作的?
    答: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部署要求,县纪委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强化主体责任,形成“一盘棋”。制定出台《芷江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芷江侗族自治县2018年至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县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过问、协调、督办。明确主体责任清单,其中党委(党组)5方面15条,党委(党组)书记4方面12条,党委(党组)班子成员3方面9条。把脱贫攻坚作风建设落实情况作为主体责任月工作例会重要内容,去年县委召开共12次主体责任月工作例会,有10次专题研究部署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一靠前两带头”(指挥靠前、带头包案、带头下访),对中央巡视组、省委巡视组交办件优先办理,“五率一度”达100%。
    二是强化监督责任,织密“一张网”。进一步明确纪委监督责任清单7方面28条,把纪检监察工作重心、人员力量集中到扶贫领域。实行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包案、协调推进和跟踪督办三项举措,对专项治理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点评、一季一通报。建立6个片区协作机制,副书记、常委、纪检监察室按片区,负责联系指导若干个乡镇纪委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在人员使用上实行双向互动,实现扶贫领域监督执纪资源共享、人员共享,能力提升、质效提升。把扶贫领域主体责任落实作为县委巡察的主要内容,强化党对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去年巡察了水利、住建、国土、卫计、扶贫等12个单位党组织,发现问题327个。
   三是强化部门责任,拧成“一股绳”。建立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责任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执行等方面的问题,加强职能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工作联系、情况互通。成立专项治理骨干队伍,每月开展联合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移送、通报给纪检监察机关,形成齐抓共管,去年共发现有关问题522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314条。创新工作机制,开展“走进纪委监委机关”系列活动,今年3月15日,邀请19个扶贫行业部门86名重点岗位的股(室)长走进机关,接受廉政教育,商讨专项治理。

  坚持实事求是,做实做细监督执纪问责


    问:在增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效上,芷江县有哪些举措?
    答: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实做细监督执纪问责各环节工作,以专项治理实际成效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一是精准发现问题线索。专项治理查找问题。去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对扶贫领域存在问题开展了一次自查自纠“大起底”,县纪委监委联合财政、民政、扶贫办等单位成立专项督查组,对自查自纠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严格追责问责。31名乡镇(部门)领导因主体责任履职不力和脱贫攻坚落实不力被追责,相关工作得到省督查组领导充分肯定。拓宽渠道畅听民声。实行扶贫领域直查快办机制,优化“信、访、电、网”四位一体举报平台,开展好“双贴一提”活动,深入责任片区,定点接访、带案下访、定期回访,运用“三化三诊、三派三问、三督三查”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及时受理并快查快办。去年,全县受理的扶贫领域信访举报正金字塔结构更趋合理,到期办结率100%。多种渠道深挖案源。去年,我们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组织人员对乡镇扶贫专项巡察进行了“回头看”,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干部作风、各项帮扶等进行暗访督查,每季度对重点事项开展一次集中督查,从审计报告、执纪审查和蹲点督查中深挖问题线索,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问题800余个,以精准巡察助推精准扶贫。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作用,打造《芷江县纪委监委乡(镇)、村网格化管理监督平台》,结合“一月一主题”开展助学贷款、卫计奖补等资金数据比对工作,共交办疑似问题线索1845条,排除137条,整改1636条。
    二是从严执纪问责。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六查六看”专项行动。制定出台《脱贫攻坚问责办法》,重点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36个贫困村开展了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对18个乡镇开展了“一日一村解剖问责式”督查,推行联合办案、交叉办案、一体化办案。2018年,全县扶贫领域共立案116件,党纪政务处分113人,组织处理418人,会同组织部门对58名驻村工作队员进行了调整和召回,以作风攻坚推动脱贫攻坚。牵好惠农补贴“一卡通”专项治理“牛鼻子”。按照市纪委监委安排部署,把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管理突出问题作为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中之重,对民生资金和纳入“一卡通”的项目开展了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涉及80多个项目近2个亿资金。通过建立“自查表”、“明白单”和“问题簿”,实现政策、项目、标准、审批四个透明,做到了每一项补贴、每一户信息、每一张卡“三个全覆盖”。多次召开现场清退会,将查处的涉案违纪款及时清退给群众,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018年,全县共上缴财政资金622.97万元,退还群众资金81.36万元,获得良好社会效果。加强警示教育绷紧脱贫攻坚“纪律弦”。通过“廉政芷江”微信公众号、芷江新闻网、手机短信等载体,对中央、省、市纪委通报曝光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进行转发,对全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件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开展“廉政党课进支部”活动,拍摄专题片,加强对县、乡、村干部的警示教育,持续强化不敢、知止氛围。2018年,全县共通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典型案例92起。
    三是着力推进以案促改。针对全县扶贫领域薄弱环节和普遍性问题,精准对症施治,认真做好监督执纪问责“后半篇”文章。督促完善扶贫核查制度,破解扶贫对象“不精准”问题。按照“严格对象标准、规范识别程序、公平公正公开、直接到户到人”的原则,督促完善县乡扶贫“数据库”,强化对低收入农户的审核把关,为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全面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对实现“脱贫”的对象予以“销号”。截至2018年底,全县已累计实现14157户4845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督促完善扶贫监督制度,破解扶贫项目决策“不科学”问题。制定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对扶贫领域项目的审批立项、组织实施、验收决算、资金拨付等方面内容进行明确,强化对扶贫项目工程领域监督,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督促完善部门协作制度,破解扶贫资源利用“不合理”问题。督促建立扶贫领域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扶贫大数据共享、共用,有效避免财政扶贫资金多头申报、重复享受等问题,确保了扶贫对象、政策、项目、资金、效果精准。比如,2018年我们通过“互联网+监督”平台对相关单位拟发放的民生资金事前检查,挽回国家损失50余万元。

坚持久久为功,把专项治理引向深入


    问:芷江县已在2018年脱贫摘帽,对下阶段专项治理工作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答: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必须完成好的一项政治任务。尽管芷江已实现脱贫摘帽,但专项治理工作仍将持续深入进去。下阶段,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持之以恒做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细活。
    一是精准发力抓治理。按照中央纪委的三年专项治理行动部署,结合“一季一专题”、“四个一”行动,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住关键环节,紧紧扭住惠农补贴“一卡通”这个“牛鼻子”不放,对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系统治理,查办一批案件、整治一个领域、规范一个行业,加大违纪资金退还力度,以精准有效的举措、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是多管齐下抓治理。邀请全县贫困村(居)党支部书记“走进纪委监委机关”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将主体责任记在心头、扛在肩上。做实“双贴一提”活动,对扶贫领域信访件及时受理、快查快办,加大上级批办件、重大疑难问题直查直办力度。强化“互联网+监督”平台在扶贫领域的应用,对扶贫领域的民生项目和资金开展专项数据比对,建立事前监督数据比对机制,进一步完善《芷江县纪委监委乡(镇)、村网格化管理监督平台》。深挖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坚决向“乡匪”、“村霸”、宗族恶势力和黄赌毒背后的腐败行为亮剑,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扎实成效取信于民。
    三是提升实效抓治理。聚焦国土住建、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低保养老等民生领域,严肃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深入推进中小学违规征订教辅材料及食堂、校服等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对医保等政策性保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抓好初信初访办理,着力解决重复访、越级访问题,让群众感到自己的事情有人管、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