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做实专项治理 护航脱贫攻坚

近年来,永定区纪委监委强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持精准监督,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近日,永定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苏振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把责任压实
问:永定区是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去年已经按期脱贫摘帽。今年是巩固提升的关键年,区纪委监委是如何进一步压实责任,持续推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
答:为了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永定区坚持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统揽全区纪检监察工作,深入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突出治理重点,坚定不移地把专项治理向纵深推进。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监管责任,推动责任全面覆盖,压力层层传导。
一是紧盯关键少数,压实主体责任。永定区委以集中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抓手,始终坚持把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区委书记亲自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李平同志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件查处情况及其教训警示的通报》精神,要求全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对照检查,认真剖析。区纪委监委结合永定区实际,对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以暗访为主。每年年初第一个工作日,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扶贫督查,并主动领办反映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信访件,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落实落地。2019年以来,全区共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16个,处理2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2人。
二是紧盯责任链条,形成推动合力。区纪委监委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制定下发《张家界市永定区2018年至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全面压实责任,将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绩效评估内容,建立“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半年一例会、全年总考核”的工作机制。将专项治理工作纵向涉及区乡村,横向涉及各职能部门,并下发《张家界市永定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定期移交和处理问责办法》,建立了全区24个扶贫成员单位沟通协调互通机制。进一步量化考核指标,运用考核“指挥棒”绷紧责任链条,倒逼各单位履职尽责,形成治理合力。敢于动真碰硬,对因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导致脱贫工作不务实、脱贫过程不扎实、脱贫结果不真实以及资金、项目使用等方面发生严重问题的严肃追究责任。2018年,全区4个单位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受到问责处理。
三是紧盯管理漏洞,提升监督成效。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都不管”的真空地带,永定区纪委监委紧盯扶贫、发改、财政、民政、林业、农业等重点部门,建立“首问负责制”。要求各单位对群众的来信来访,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不能解决要告知解决思路和措施;通过网络平台留言的,各职能部门要限期给予答复。进一步堵塞管理漏洞,着力解决“谁来管”的问题。2018年共受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318件,其中职能部门移送问题线索239件;信访举报243件,办结信访举报243件,扶贫领域信访办结率100%。
把措施落实
问:永定区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并且在2018年全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市县)考核中被评为一类单位,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请您介绍一下永定区是如何深化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答:我们以严格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切入点,主动出击,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扶贫资金和扶贫工作作风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查处发生在民生资金、“三资”管理、生态环保等领域突出问题和基层干部吃拿卡要、盘剥克扣、优亲厚友等腐败问题。
一是抓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剑指慵懒散,提振精气神”作风建设主题活动。从小切口入局,运用“筛”“改”“晒”查漏补缺。为解决“担当不够、学风不浓、工作不实、执行不力、品行不端”等作风建设突出问题,永定区实施“剑指慵懒散、提振精气神”作风建设2017-2022五年行动计划,并要求全区各单位通过“筛、改、晒”三个环节自查整改,查漏补缺。由区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区作风办、社会大众对96个单位(24个乡镇办事处和72个区直单位)作风建设“满意度”进行网络评议并全区排名。通过狠抓作风建设,全区5021名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主战场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真正实现全区干部作风大提升,干部服务意识大转变。擦亮巡察利剑,定期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永定区坚持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确定“一抓三年、细化抓实当年、一年接着一年干”的扶贫领域巡察工作思路,将工作重心下沉到村(居)、社区,扎实开展扶贫领域“区乡村一体式”专项巡察。区纪委监委对巡察工作数据和发现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对倾向性、普遍性问题综合分析研判;对巡察移交线索做到优先办理、优先处置。针对巡察移交的茅岩河镇安平村原党支部书记覃某套取扶贫专项资金问题线索,区纪委监委高度重视,立即抽调精干办案力量集中优先办理,经查实,2018年8月,覃某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专项巡察利剑作用凸显。推进一体监督,邀请作风监督员“挑刺”“拍砖”。近年来,永定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监督工作向乡镇办事处及村(居)、社区延伸,整合力量成立派驻监察办,形成“四个全覆盖”监督格局,建立“区乡一体化”监督网。着力拓宽监督渠道,出台《永定区作风监督员选聘及管理办法》,从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中择优选聘作风监督员,着重监督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不担当不作为、工作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区纪委监委每月下发作风监督工作提示,开展“一季一督查”,自2018年3月份聘请12名作风监督员以来,共开展明察暗访28次,反馈问题20个,移交问题线索1条,问责处理4人。
二是抓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四项专项整治工作。认真开展村级财务专项清查。聚焦村级集体“三资”、扶贫等资金使用是否规范,有无设立小金库、账外账、私分项目资金等七大方面问题,从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选派100名工作人员,组成20个清查小组,对全区55个行政村深入开展“村级财务清查”专项行动。对清查中发现的私设小金库、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收受贿赂等“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线索,按照程序及时查处。对不主动、不认真、不配合开展“村级财务清查行动”的乡镇(街道)及村(社区)进行严肃问责。在村级财务清查中,发现沙堤街道莲花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某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线索,经查实,张某2018年10月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积极推动贫困户精准识别专项清理。2018年3月,永定区纪委监委对大数据平台比对出的324条问题线索,安排9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了3轮次调查核实,重点查处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确保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对问题线索的自查自纠和逐条核查,查实不属实问题65条,问题属实的259条,其中违纪违规问题75条,目前,已对其中39人立案审查,诫勉谈话11人,谈话提醒15人。稳妥推进林业系统“两补”专项清理。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退耕还林项目补贴和生态公益林项目补偿问题,向区林业局下发监察建议书,出台《关于敦促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主动交代违纪违法问题的通告》,鼓励违纪违法人员主动讲清问题、退缴非法占有资金。本轮清理共发现问题线索187条,涉嫌违规资金659.87万元,144人主动交代问题,退缴非法占有资金299.78万元,立案查处16人,组织处理101人。加快推进全区“危房改造”专项清理。2018年4月,区纪委监委、区控违办组织精干力量,对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核查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查处。同时,注重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责成区住建局专门成立23个核查小组,对2124户四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贫困残疾家庭)存量危房进行全覆盖入户核查,要求主管部门对初步筛选出的1001条疑似问题线索再复核,最终向区纪委监委移送有价值的线索40条,真正体现了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再监督,检查再检查”的作用。
三是抓源头预防,进一步健全专项治理工作机制。规范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四议两公开”工作,加强村务监督,推进村(居)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促进村(居)组干部廉洁履职,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下发《永定区进一步规范“四议两公开”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从规范决策内容、规范决策程序、规范档案资料入手,推动永定区“四议两公开”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展规范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以来,2019年1至5月,永定区共受理乡村问题线索166件,同比下降7.78%;登记受理信访件117件,同比下降43.8%;扶贫领域侵占、截留、套取资金案件大大减少,追缴资金17.7万元,退还群众资金2.3万元,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架起“天门清风”微信群连心桥。永定区进一步延伸“互联网+监督”的作用,在全区村(居)全面构建“天门清风”微信群。结合规范村居“四议两公开”工作,将微信群作为民生资金公示的“另一张榜”,促进微信监督与扶贫资金公示有机融合,一改“嘴上念、墙上挂、栏上贴”的“老传统”,变主动在群内“晒”各类民生信息,进一步延伸“互联网+监督”覆盖范围,最大限度地扩充社会监督平台,夯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真正架起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2019年1至5月,全区已建成307个“天门清风”微信群,收集各类群众意见建议1873条,反馈有效建议1651条;收集各类问题121条,整改问题121条,整改率100%。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微监督”作用。2018年以来,通过“互联网+监督”平台完成民生项目资金采集184项59856.22万元,项目发放171笔,个人发放361930人次,实现民生项目资金和村级财务数据全公开。共受理投诉举报49条线索,已全部办结。通过定期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出2091条去世人员疑似领取补贴问题线索向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交办,目前,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4人,组织处理31人,有效查处了基层“微腐败”。
把成果夯实
问:作为已脱贫区县,区纪委监委如何为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果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对下阶段专项治理工作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为了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果,结合我区实际,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区纪委监委坚持以精准监督为抓手,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促进干部廉洁履职。
一是坚持精准出击,及时锁定扶贫领域廉政风险点。下阶段,永定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为统揽,围绕“五个一批”抓精准,紧紧扭住保基本不放松,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区纪委监委要聚焦主责主业,及时锁定“算巧账”“垒大户”“堆盆景”等形式主义,消除贯彻落实扶贫工作的不及时、不到位、“中梗阻”的问题,确保扶贫政策落实精准。
二是坚持精准执纪,严查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为了克服乡镇街道圈子小,熟人多的监督执纪环境,永定区将进一步健全派驻监察办办案体制,用制度创新来克服人情关,对动扶贫“奶酪”者“露头就打”。要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合起来,特别是群众身边的涉黑涉恶腐败、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工作推动不力等方面问题,坚持严肃处理,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三是坚持精准发力,加大扶贫信访件督查督办力度。为保证“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永定区纪委监委将围绕巡视巡察发现的扶贫领域信访问题,进一步畅通来信、来访、电话、网上举报等信访举报渠道,全面分析研判,摸清问题根源,对信访举报问题精准办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大扶贫领域信访举报件的督办催办力度,从严追责问责,争取将群众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这既是贫困群众的实际需要,更是党委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应有担当。下一步,永定区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带着初心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的成果,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工作。要讲好“风清气正的扶贫故事”,弘扬我们红色革命老区贺龙、任弼时等革命领袖的优良作风,持续擦亮永定“金字招牌”,切实保持扶贫领域干部作风,推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