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小兵: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 为脱贫摘帽保驾护航

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是新田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也是我们纪检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近日,新田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汤小兵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坚持高位推动,层层压实责任
问:新田县今年脱贫摘帽的任务重、压力大,专项治理工作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在工作中是如何把责任层层压实下去的?
答:新田是国家级贫困县,有103个贫困村,8.448万建档贫困人口。今年是我县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摘掉国扶县“帽子”势在必行,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上率下,高位推动,强化“两个责任”落实,重拳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确保2019年高质量脱贫摘帽。
一是抓紧扛牢主体责任。今年,县委、县政府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出台《新田县脱贫摘帽反馈问题整改和质量提升年工作方案》《新田县2019年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将全县12个乡镇划分成12个战区,进一步压实县委常委会成员和四大家领导联片负责的领导责任,做到“乡乡过关、村村过关、户户过关”。县委常委会坚持每月听取脱贫攻坚常态化验收检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确保主体责任落实落细落具体。县委书记担任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从工作方案的制定到动员部署,再到推进每个阶段工作,靠前指挥,狠抓落实,今年先后3次集中约谈扶贫工作履职不力的乡镇党委书记、后盾单位主要领导、驻村工作队长86人次。
二是压紧落实监督责任。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县纪委县监委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对标对表,强化使命担当,认真履职尽责,成立县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当中,始终紧盯各部门各乡镇“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督促其知责担责尽责。同时,加强与县直部门、乡镇党委政府的横向协调,形成了“纪委统筹推动、部门牵头落实、乡镇实施负责”的工作机制,推动问题及时发现、线索及时移交、问责及时启动、整改及时到位。
三是实行多层多级责任制。坚持县级领导向一线集结、乡镇力量向一线坚守、部门单位向一线下沉、驻村工作队向一线驻扎的一线工作法,领导和干部力量下沉一线,实行多层多级责任制。压实县级领导领导责任,对所联系的乡镇、村和专业组包干负责,每月至少5个工作日到乡镇、村或行业扶贫组推动扶贫工作;压实乡镇和村主体责任,由乡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担负起本战区、本村的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实行乡镇班子成员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组工作制;压实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实施好项目,监管使用好资金,确保行业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压实后盾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包村责任,后盾单位“一把手”每周至少一天在村抓整改工作的落实。选派责任心强、能力强的同志组成驻村工作队,尽锐出战,全脱产在村内开展工作,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压实结对帮扶人包户责任,每月到帮扶对象开展帮扶2次以上,确保帮扶实效。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工作落实
问:今年以来,新田县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
答: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促提升、三年抓巩固”的总体工作思路,我们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扶贫政策落实、聚焦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全面推进专项治理向纵深发展。
一是完善以专项治理统揽纪检监察全局的工作机制,把统筹协调工作做细做实。我们始终坚持突出“一个工作中心”,把专项治理作为县、乡两级纪检监察工作的中心任务,以专项治理统揽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全局。围绕这一中心,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实行责任清单制。建立专项治理阶段工作责任清单制,对专项治理每阶段工作重点任务、目标要求、完成时限等实行责任清单制管理,按阶段分解细化,逐项制定责任清单。县专治办每月向各牵头单位及乡镇下达责任清单,月底督促销号,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对重点工作责任清单,由我审定、交办,压实各乡镇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重点行业领域监管责任,厘清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坚决压实工作责任。二是督查督办分片包乡镇制。将全县12个乡镇划分成3个片区,由县纪委3名副书记牵头组成片区整治工作组,采取逐级负责、领导包案、交叉督办等措施,分片开展督查督办和案件查处。对不按规定时限查结交办的乡镇及时督办直至通报,限期上报办理情况及处理结果,有力地推动了专项治理工作,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也促进了各乡镇之间交流学习。三是定期工作调度通报制。县专治办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由乡镇纪委书记、派驻纪检组长和牵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项治理工作调度会,通报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困难,进一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
二是以“小专项”为主抓手和突破口,把治理具体问题做细做实。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小专项”为主抓手和突破口,一方面,统筹开展农村水利、集体“三资”、村级村务公开、农村干部作风等专项整治行动。整合县纪委监委、农业农村局、水利局、交通局等力量,重点排查1206个村级项目(水利427个、道路656个、绿化123个),全部纳入台账管理。村级普查和乡镇复查发现问题项目61个,部门核查共发现问题项目143个,5名农村干部因在水利、道路项目实施过程中“雁过拔毛”被查处。另一方面,集中开展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一季一专题”治理。对312027.8亩生态公益林和204名生态护林员逐村逐户进行清理,检查项目130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人。对全县易地搬迁项目进行全履盖核查,重点查处搬迁对象确定程序不规范、对象不精准等10个问题,受理处置问题线索27件,立案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人。通过专项治理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追缴违纪资金280余万元,退还群众资金58.93万元,人民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是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把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做细做实。我们始终坚持把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作为高于一切的主责主业,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早提醒、早纠正。一是建立完善工作制度。修订完善《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创新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约谈、诫勉问责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的十条规定》,划定纪律红线和底线,对单位和个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情形进行了界定,明确了问责方式和问责结果运用,为我县监督执纪提供了“尚方宝剑”。二是推动形成联动机制。成立全县扶贫领域作风问题督查工作领导小组,与县扶贫办、县驻村办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不同形式的工作联系、信息共享、情报互通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日常工作中,由各职能部门收集扶贫领域涉及的工作作风、政策执行、精准帮扶等有关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逐条建立问题台账。县纪委监委对移送的问题线索,分类移送至县作风办或案件监督管理室处置。三是加强监督直查快办。实行常态化督查与集中督查、重点督查、跟踪督办相结合,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县12个脱贫攻坚战区进行全覆盖督查检查,督查结果直接报送县委、县政府,由主要领导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县、镇、部门领导进行约谈,倒逼责任落实。县纪委监委主动跟进专项治理工作进展,责成具体部室全程负责,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实行台账管理,确保处置不拖延、件件有着落;对重大问题线索,直接由县纪委提级办理、直查快办。目前,排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373个,立案77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6人,组织处理180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坚持精准发力,护航精准脱贫
问: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对下一阶段专项治理工作,有哪些思路和打算?
答:三年专项治理,今年居中,船到中流浪更急。下一步,我们将以专项治理工作提升年活动为载体,持续往深里抓、往实里治,在护航脱贫攻坚上取得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一是集聚合力抓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就是监督。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将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继续推进督查督办分片包乡镇制,督促乡镇纪委落实“三转”要求,全面聚焦主责主业,抽调乡镇纪委参与县纪委办案,以案代训,提升乡镇纪委的实战能力。充分发挥县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探头”作用,紧盯监督单位扶贫工作,做到资金拨付到哪里,项目投放到哪里,监管就要跟进到哪里。充分发挥乡镇纪委一线监督作用,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农村一线,依托离群众最近的优势,坚持开展好到基层访民亲民、掌握实情、化解矛盾、监督执纪的“四个到基层”行动,主动拓展案源、挖掘线索,从“等米下锅”转变为“找米下锅”。
二是创新方式建机制。大力推进阳光扶贫。严格执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两个一律”的要求,将扶贫政策落实、项目资金安排使用等情况,通过“互联网+监督”平台、村务公开栏等载体,实行线上线下同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让扶贫项目和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村级监督作用。选好配强村级监督委会员,监督委员会主任兼任村级纪检员、村级脱贫攻坚监督员。坚持每月定期召开“村务监督月例会”,重点围绕村级财务公开公示、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及民生资金发放等方面进行监督。实现巡察和审计两个“全覆盖”。积极探索开展由县纪委县监委牵头,审计开路,巡察跟进三方联动的扶贫领域巡察审计全覆盖工作。将充分整合巡察和监督力量,对乡镇和扶贫责任单位实现巡察全覆盖,将从严治党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实现巡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不断畅通信访渠道。进一步建立完善“来信、来访、来电、网络”四位一体的信访举报平台,对扶贫领域信访件一律优先办理,对上级交办件一律提级办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提升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三是要强化监督严问责。结合当前我县开展的干部队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六大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力量整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解决“游走式”、“算账式”、“虚假式”等扶贫领域作风突出问题。对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产业项目等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全盘扫描,涉及部门逐个过筛,集中攻坚“降存量”,建章立制“减增量”,做到监督全覆盖、无死角。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在抓早抓小上下功夫,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案件查办贯穿专项治理始终,按照提级审核、统一把关要求,坚决落实“三个一律”,保持惩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责高压态势。
四是要坚持“惩”防”相结合。在加强“惩”的同时,积极探索“防”的方法,从源头上防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发生。注重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采取通报曝光典型案例等方式,以案释纪、以案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实现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全覆盖,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同时,针对扶贫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坚持用制度管人,不断完善健全机制,运用好《新田县脱贫攻坚常态化约谈实施办法》,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推进“廉洁新田”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