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业勇:聚焦专项治理 持续精准发力 全力护航脱贫攻坚

2019年以来,石门县纪委县监委聚焦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压实责任、严肃问责,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近日,石门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代主任张业勇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排好作战图 坚持高压推进
问:石门县是湖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已于去年顺利脱贫摘帽,面对巩固脱贫摘帽成果、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的艰巨任务,是如何全面压实责任,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的?
答:石门县是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辖27个乡镇(区)、街道、农林场,331个行政村(居)。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全县共确定贫困村12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23万人,贫困发生率达到14.4%。2018年6月,石门县迎接了国家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贫困发生率0.9%,漏评率、错退率均为零,群众认可度96.48%,顺利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至2018年底,122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42%。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县始终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脱贫攻坚全过程,以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抓手,通过强化调度考核,划定纪律红线,坚持把责任传导到工作最末端、压实到各层面,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全力护航脱贫攻坚。
(一)注重顶层设计,坚持高位谋划。先后制定出台了《石门县2018年至2020年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月一次县委常委会和脱贫攻坚推进会、一周一次会商调度会、不定期问题交办整改会,并及时收集任务进度,定期通报排名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责令整改,强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将压力传导至基层一线、扶贫前线。县纪委县监委每季度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查办的详实情况,分行业发函给每名县级领导,对县委领导班子成员分管联系部门存在的问题实行“清单”交办制,由县级领导督促督办。
(二)创新工作机制,坚持高频调度。对专项治理工作实行“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点评、半年一小结、全年总考核”的工作机制,每半个月对问题线索排查、案件核查处置、信息宣传上报等内容进行调度;每月对各成员单位以及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每季度结合“四比四看”讲评会对治理工作进行点评;每半年进行一次小结,对准目标,找差距、补短板;年底对各单位工作开展综合考核评估,考核结果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内容。通过实时调度、工作排名,找短板、补差距,倒逼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各职能部门责任不落空、问责不手软。截至10月底,已下发工作进展情况通报16期,先后有6名乡镇纪委书记在半月调度会上作表态发言和公开检查,10名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因履行监管责任不力、连续3个月移送问题线索为“零”受到约谈。
(三)严明纪律规矩,坚持高压推进。在压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强化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乡镇党政正职脱贫攻坚工作问责规定、驻村帮扶工作“三个一律”、扶贫项目及资金监管“五个一律”等一系列规定和禁令。2019年初,以县委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切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压实管党治党责任的规定》,出台了“十个一律”规定,其中明确“对上级交办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信访、线索查处不力,被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挂牌督办、通报的,一律对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情节严重的,予以免职处理和纪律处分”。因为信访问题突出、信访办理效果不佳,3名党政一把手、2名纪检监察组织负责人受到约谈。合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出台了《石门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量化专项治理工作考核内容,不仅将考核情况作为单位脱贫攻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考核的硬性指标,也作为纪检监察组织评先推优的重要参考内容。
打好组合拳 确保治理实效
问:当前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已经进入攻坚期,石门县纪委是怎样突破治理瓶颈,不断把专项治理工作引向深入,实现质的提升的?
答:我县始终坚持“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到哪里,监督执纪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着力解决好影响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一)对标治理重点,在监督执纪上凸显成效。聚焦专题治理,按照省专治办“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专项治理。其中根据产业扶贫项目多、资金量大的特点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巡察,实地察看项目80余个、清查产业扶贫资金4.04亿元,下发整改清单6个;根据生态扶贫项目覆盖面广、享受补贴对象较多的特点,组织2个专项检查组对4个重点乡镇21个村(居)补助资金发放情况进行了抽查,发现问题线索8条。聚焦作风顽疾,县纪委县监委组织联合督查组和巡查组,紧盯脱贫攻坚中工作不实、作风漂浮的单位和个人,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每月开展一次常规督查,下发督查通报7期,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件4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人,组织处理42人。聚焦“打伞破网”,强化各职能部门在专项斗争中的协作配合,建立了与县扫黑办、政法机关、组织部门等单位的案件会商、线索双移送、“四长签字”备书、倒查追责、考评激励等工作机制,重大案件坚持与政法机关同步立案、同步调查。深挖细查涉黑涉恶腐败和背后“保护伞”问题,县纪委县监委班子成员实行分片联点包案工作机制,带头开展专项督查。截至10月31日,共受理涉黑涉恶问题线索51条,处理处分13人,其中查处涉黑涉恶腐败问题4起,“保护伞”问题9起。
(二)紧盯关键环节,在标本兼治上构筑长效。把好信访“主关口”,创新片区合作和“三审四不结”机制,将22个乡镇划分为5个片区合作组,由县纪委县监委班子成员分片联系乡镇,坚持每月下到集镇接访,面对面帮群众解决问题,自6月份实行片区合作以来,已公开接访10件,重点回访6件,实地督访17件,有效化解了南北镇金河村、罗坪乡栗子坪村等贫困村疑难复杂信访。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监督哨”作用,自平台上线以来,共受理投诉举报67起,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比对、受理群众投诉举报,立案审查调查10人,追缴资金82.52万元。擦亮巡察“探照灯”,在巡察对象的确定、巡察问题的查找、巡察整改的督查等方面向扶贫领域倾斜。今年来已开展县级常规巡察和健康扶贫领域专项巡察3批次,对34家单位开展了常规巡察,16家单位开展了延伸巡察,发现问题308个、线索62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人,组织处理19人,实现了对全县122个贫困村的巡察全覆盖。筑牢源头“防护网”,为强化扶贫资金监管,我县制定出台了《石门县脱贫攻坚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设立脱贫攻坚财政专户,凡属统筹整合及上级明确为“精准扶贫”资金的,全部纳入专户,集中使用,同时还配套出台了《石门县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实施细则》《关于规范产业发展扶持(奖励)资金(实物)发放模式的通知》等相关制度规定。同时充分发挥扶贫领域典型案件的治本功能,选取了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原副股长胡俊杰、工作人员蔡昌明利用职务之便骗取民政救助资金等4起扶贫领域典型案件,作为以案促改“样板”打造,并专门组织拍摄了警示教育片,在案发单位警示教育大会上集中组织观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三)严管厚爱并重,在担当作为上确保增效。严查严惩确保执纪有力度,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1-10月份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9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3人,组织处理115人次。追缴资金498.01万元,退还群众资金307.93万元,下发专题通报7期,对25起典型问题、38名相关人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撑腰鼓劲确保热情不减退,落实谈话提醒制度,要求县级领导带头同联系或分管领域的党员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扶贫干部思想动态,为干部排忧解难,保护认真履职的干部的积极性,对被群众错告、诬告的干部,采取实名举报面对面回复反馈、匿名举报召开党员大会或信访听证会等方式,及时予以澄清正名。如我县三圣乡纪委通过召开信访公开听证会为该乡象牙坪村支部书记郭小平澄清正名,雁池乡纪委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为该乡横断山村支部书记覃业军澄清正名。
打好攻坚战 持续巩固成果
问:作为已脱贫县,下阶段在推进专项治理工作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和打算?
答:下阶段,我县将始终把专项治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本着“不骄不躁砥砺前行”的精神状态,持续精准发力,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驾护航。
(一)强化调度,在上下联动上精准发力。继续严格执行“半月一调度”、信访办理片区合作等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县乡纪委一体化管理和乡镇纪委片区合作模式,在办理、化解扶贫领域信访举报方面攻坚克难。通过突出日常工作评价、提升绩效考核所占比重等方式,倒逼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各成员单位履责尽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在执纪监督上精准发力。以“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为切入口,加大对扶贫项目资金、帮扶工作的监管督查力度,开展机动式明察暗访和经常性随机抽查。用好用活巡察“利器”,着重强化对扶贫资金主管部门及重点贫困乡镇的巡察,做好“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发挥好“互联网+监督”平台的科技监督优势,完善“线上公开+线下监督”模式,畅通信访举报 渠道。
(三)刚柔并济,在惩处问责上精准发力。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特别是“两不愁三保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的整治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查重处,定期通报曝光,放大监督执纪问责的效果。建立健全严格问责、容错纠错、澄清保护的协同机制,既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又要让党员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厚爱。
(四)以案促改,在标本兼治上精准发力。强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果运用,通过查办一批典型案件,达到整改一类突出问题、规范一个行业领域的效果,并逐步将以案促改工作向乡镇基层延伸,强化末端监督,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好“改”字文章。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