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刘泽友: 坚决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12-09 09:25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近年来,衡阳市纪委市监委坚持对标对表,发扬“钉钉子”精神,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力斩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近日,衡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刘泽友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问:衡阳市是如何统筹推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
    答: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关键在责任落实,衡阳市始终扛牢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一是坚持高位引领。市委坚持对标看齐,主动将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第一时间研究部署,及时出台实施意见、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脱贫攻坚和专项治理工作经常过问、多次批示,并坚持以上率下,突出问题导向,带头开展“四不两直”调研督查,有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专项治理齐头并进、同频共振。各级党委(党组)成员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层层作出示范、层层厉行监督。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齐抓共管,推动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二是层层压实责任。市纪委主动将纪检监察工作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到“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在哪里,专项治理就推进到哪里”,及时出台《衡阳市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试行)》,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细化为7大类36个项具体内容,纳入到三年专项治理重点。自2018年10月开始,由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实行常态化联点督查,每季度督查一次,每次10天左右,推动各级党委、纪委及行业部门责任落实、落细。三是强化部门联动。出台《衡阳市行业职能部门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引导和督促各行业部门立足脱贫攻坚大局,将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进一步聚焦到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切实做到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紧扣贫困村提升和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市纪委与扶贫办、发改、财政、教育、住建、民政等25个单位建立脱贫攻坚会议制度,按照“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模式,集中力量解决行业扶贫中的短板和突出问题。

    问:全省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衡阳市是如何借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的契机,有力有序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
    答:全省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衡阳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坚持以“五个一”为抓手,有力有序推进专项整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本政策解读——促使入脑入心。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涉及的“禁令”“铁规”,分门别类,列出禁止性规定、问题表现形式、应知应会内容,注重答疑解惑,纳入漠视侵害群众利益方面突出问题,与8个专项整治一起汇编成政策解读。如,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解读,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改造面积、房屋结构、资金发放程序等方面近60项制度规定逐条梳理,列出需重点把握的5个方面的规定。一部警示教育片——形成强大震慑。制作专题警示教育片《蜕变的初心—专项整治篇》,强化警示教育。警示教育片13个案例中包含3个扶贫领域典型案例,均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违纪情形典型,代表性强,促使党员干部以案为鉴、深挖根源、吸取教训,树牢打好脱贫攻坚战责任意识。一个电视栏目——回应民生热点。全面改版升级《民声面对面 纪委在行动》栏目,聚焦脱贫攻坚、作风建设、食品安全等民生热点。目前栏目播出8期,曝光问题43个,已整改落实到位38个,对35名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予以追责问责。一张问题清单——全面整改落实。始终围绕问题清单抓专项治理,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抓着问题改,以全面整改落实促进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目前,共查摆出专项整治重点问题2202条,拟定整改措施4072条,整改完成1427条。一套工作机制——推进常态长效。强化组织和制度保障,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常态长效。构建“党委统揽、纪委牵头、部门负责、上下联动”专项整治工作格局。开展整治工作制度建设“回头看”,补齐制度短板,形成科学、严密、有效的制度体系。

    问: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工作中,衡阳市在问题线索排查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答:我们瞪大眼睛、拉长耳朵,通过开展“三大行动”、用好“互联网+监督”平台、组织专项巡察等,及时发现问题、掌握情况、推动工作。一是开展扶贫领域“大清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在全市重点核验林业、教育、住建、民政、卫健、发改等14个行业系统监管的资金,着力发现向扶贫资金“动奶酪”、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对梳理排查出的问题线索,列出清单,建立台账,真正做到底数清、任务明。截止目前,衡阳市已排查疑似问题信息29810条,其中27851条已排除或整改落实。二是用好“互联网+监督”平台。纪检监察工作是个“瓷器活”,而科技手段就是“金刚钻”。大力推广“三湘e监督”,全市关注人数现已超过14.5万,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抓实后台大数据对比、分析工作,按照“分户甄别、分类处理”原则,对平台比对发现的794件疑似拥有房产和车辆的贫困户问题线索逐一调查核实,清退不符合条件贫困户307户。三是组织专项巡察。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市委派出4个巡察组,按照“围绕四个落实、聚焦八个查看和确保五个100%”的工作要求,对全市12个县市区和8个市直单位党组织开展为期1个半月的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巡察采取“边巡边移交”、“边巡边改”的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县市区也开展了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和以扶贫领域为重要内容的常规巡察,发现问题552个,移交问题线索136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86人。

    问:衡阳市是如何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工作的,目前的成效怎样? 
    答:我们始终把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工作推进以来,我市立案89件,党纪政务处分67人,组织处理99人,追缴退还资金287.77万元。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精准部署调度。市纪委常委会第一时间研究部署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治理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印发《衡阳市开展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工作方案》,紧盯专项治理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五个重点“穴位”,进一步压紧压实专项治理工作责任。二是紧盯任务落实,精准督查督办。扎实开展专项治理挂牌督办工作,对省纪委交办件严格落实办理责任,党风政风监督室、信访室、案管室全程跟踪办理情况。我们联合市扶贫办、发改、财政、教育、林业等部门,先后开展4次联合督查,督导组下去前,组织集中培训,既明确工作内容,又教会方式方法,取得较好效果。如,易地扶贫搬迁专题,重点查处了衡东县杨林镇和洣水镇4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超面积,工程验收、资金拨付审核把关流于形式等问题,以《交办函》形式督促衡东县纪委立案查处4名责任人员。工作中,对专项治理推进严重滞后,工作作风不实,“零问题线索、零查处、零问责、零通报”的地方和单位,对6个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并下发《交办函》17份,督促限时整改,倒逼责任落实。三是严明纪律要求,精准追责问责。用好监督执纪问责“杀手锏”,对脱贫攻坚中因不敢担当不愿担当、责任落实不到位、作风不严不实等造成不良后果或恶劣影响的,进行严肃问责。如,严肃查处了耒阳市淝田镇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给予淝田镇原党委书记党内警告处分,调离工作岗位;给予原党委副书记、镇长,分管扶贫工作的党委委员政务记过处分,并免职处理,释放出脱贫攻坚“敷衍塞责必问责、敢动‘奶酪’必严惩”的强烈信号。同时,以案促改,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

    问:打铁必须自身硬,下一步,衡阳市将如何继续提升专项治理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答:做好专项治理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于高素质的专项治理队伍。近年来,衡阳市委提出了打造“最强执行力”干部队伍要求。纪委监委作为政治机关,带头执行市委决定,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能力素质摆在首位。今年我来衡阳任职后,相继举办了多期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实战业务培训班、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实战练精兵·忠诚铸铁军”辩论赛和“辉煌七十年·衡州好家风”廉洁演讲比赛等,衡阳代表队更是获得了省纪检监察系统“提素质、强本领”案例论辩赛团体冠军,极大提振了队伍精气神。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做好专项治理的政治责任感,按照省专治办的要求,做到尽锐出战,挂图作战,对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梳理细化,强化协调联动,加强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监督检查,推动形成整体合力。同时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督促专项治理队伍加强业务学习和实战训练,以强烈的政治意识、牢固的纪法思维、过硬的业务本领、无畏的斗争精神,提升专项治理实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