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张世杰: 精准监督执纪 推动专项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12-26 17:15 来源:三湘风纪网

    今年来,邵阳县纪委县监委聚焦主责主业,始终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统揽纪检监察工作全局,精准监督执纪,推动专项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近日,邵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张世杰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问: 2019年,邵阳县着力化解扶贫领域信访积案,越级信访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全县扶贫领域信访形势较好。请问邵阳县是如何解决扶贫领域信访突出问题的?
    答:我县通过“六制”,加大对扶贫领域信访突出问题的解决力度,“正金字塔”信访举报结构基本形成。一是领导包案制。对群众不满意、越级重复信访案件实行班子成员包案,包案领导采取了与实名举报人见面、强化调度、跟踪办理、严把案件质量关等举措,有效化解越级重复信访件。二是定期“下访”制。由县纪委县监委班子成员带队,深入乡镇村开展“带着板凳进村”活动,做到“有卷必收、有访必接、有疑必解、有案必查、有查必果”。三是双审双查制。对部分疑难复杂信访件由县纪委县监委挂牌督办,县纪委县监委信访室联合案件审理室 “双审双查”,提高了办案质量。四是复查复核制。对已办结案件,积极开展“回头看”,做到“四个不放过”,即信访人不满意不放过、存在疑点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群众资金未清退不放过。五是“四个一”稳控机制。对在敏感节点可能进京赴省上访的重点人员实行“四个一”稳控机制,即明确一名领导专门热线联系、成立一个工作班子调查处置、制订一个应急预案、建立一支政策宣讲队,增强了信访人的信任度,减少了越级重复信访次数。六是约谈通报制。对信访案件处置不力,重复越级信访次数较多的单位,县纪委县监委主要领导约谈其党委(党组)书记、纪委书记(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并在全县通报批评。

    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请问邵阳县是如何夯实扶贫领域干部作风的?
    答:我县进一步纠正“四风”,着力夯实扶贫领域干部作风。一是领导带头转作风。县级领导联乡包村,积极开展“三同三讲”活动,即脱产到本单位驻点村与工作队员“同吃、同住、同帮扶”,“把政策讲透,把工作讲清,把心气讲顺”。全县党员干部以县级领导为榜样,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确保领导干部包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三个全覆盖”。二是“两函一报告”强作风。我县采取“两函一报告”措施,进一步强化作风,倒逼责任落实。每月初,以工作提示函的形式将当月工作任务发至县级领导、后盾单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以工作交办函的形式将各级调研和督导发现的问题下发至各责任主体,月末由各责任主体向县驻村办报告工作落实和问题整改情况。三是“四不两直”查作风。由县纪委县监委班子成员带队,每月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对乡镇村及扶贫行业主管单位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常态化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整改。四是制度保障严作风。出台了驻村帮扶管理考核、选派召回、作风建设等10余项规章制度;完善了驻村干部与村“两委”班子周例会、月碰头、季讲评等工作机制;规定了结对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入户走访一次,并做到“六个一”,即“拉好一次家常、打扫一次卫生、宣读一次政策、承办一件实事、核对一次信息、谋划一次发展”。

    问: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邵阳县立案数是前5年立案数的总和。请问邵阳县是如何开展扶贫领域执纪问责工作的?
    答:我县把扶贫领域执纪问责工作作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重头戏”。一是高效率调查处置。推行“一二一”办案模式,即受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后,在一天内按程序批办至县纪委县监委纪检监察室;两天内启动初核调查;一般案件,一周内完成初核并处理到位。二是片区化从严执纪。对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实行县乡片区办案、交叉办案模式,集中优势兵力,快查快办快处。涉及乡镇场班子成员、村党支部书记的问题线索由县纪委县监委直查直办。三是全方位反馈结果。处理结果建立“三向”反馈机制,即向实名举报人反馈,了解其满意度;向被举报人反馈,宣讲法律法规;向被举报人所在的单位反馈,压实单位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的监督责任。

    问:从2018年10月开始,全省统一部署开展了扶贫领域“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工作。请问邵阳县在“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工作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答:在“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中,我县创新建立了以“问题线索清单,交办制、台账制、销号制、通报制”为主要内容的 “一单四制”工作机制。一是问题导向,摸排线索。建立部门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移送机制,并通过群众投诉举报、检查督查、巡察监督、专项审计和纪律审查深挖等途径全面收集问题线索。二是层级管理,交办督办。对收集的问题线索进行初步分析,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同一单位的问题集中交办,同类型问题一起交办,确保责任明晰,避免多头办理,互相推诿。对一般问题线索,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交办至下级党委纪委处理。三是项目推进,动态管理。通过动态更新,定期汇总核对,实现对问题线索的全程管控。问题线索要素和处置情况做到“一账清”。问题线索办结情况一月一排名,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四是督促检查,跟踪销号。定期与相关承办单位逐条逐项进行核对,以便督促办理和掌握办理情况,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办理结果由承办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三级审批,对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得当的问题线索予以销号。五是警示教育,通报曝光。每月底对联合督查情况、查处的典型案件或工作不力、逾期整改不到位的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激励他们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工作。”请问邵阳县在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中,如何为一线扶贫干部“保驾护航”?
    答:我县主要把好“四关”,关心爱护扶贫干部。一是把好基层减负关。我县扎实开展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行动,凡未纳入县级层面督查考核计划清单的扶贫事项,一律不开展;对临时重要督查检查事项,实行一事一报批;落实“删繁就简”措施,规范扶贫数据填报和统计报表设置,精简扶贫档案资料。二是把好能上能下关。县纪委县监委积极建议县委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和选拔使用干部。2019年,县纪委县监委对99名拟提拔重用干部进行了党风廉政审核;向县委推荐使用表现突出的一线扶贫干部11名;建议县委调整工作不力或能力不足的领导干部8名,其中调整乡镇党政正职3名。三是把好典型表彰关。2019年,对集中宣传报道的扶贫典型人物,以及优秀后盾单位、工作队、优秀工作队员、优秀结对帮扶干部都进行审核把关,对有问题线索反映、或受到过党纪政务处分的“一票否决”。四是把好容错纠错关。县纪委县监委始终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一方面切实做到有案必查,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另一方面运用好“四种形态”,针对扶贫领域问题的历史成因和复杂局面,坚持“三个区分开来”, 明辨“为公”还是“为私”,分清“无心”还是“有意”,判定“无禁”还是“严禁”,严格划分“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的界线,杜绝随意问责、问责泛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