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才: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坚决打好专项治理翻身仗

今年来,沅江市纪委市监委立足监督第一职责,坚持“一盘棋”谋划、“抓短板”跟进,通过压实责任、强化监督、从严执纪,深入有效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作风保障。近日,沅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杨正才接受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问:2019年沅江市专项治理工作较2018年有明显进步,你们是如何加压奋进打好翻身仗的?
答:一、统筹推动,压实责任。市委及时研究调整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配齐配强人员力量,专题研究部署专项治理工作4次,制定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建立“市负总责、乡镇主体、部门联村、干部结对、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10个工作小组,各小组长均由市级领导担任,确保指挥有方、协调有效、推进有力。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坚持对专项治理工作“一季一调度”,及时查摆整改突出问题;把专项治理工作纳入脱贫攻坚考核和绩效评估内容,倒逼主体责任落实;建立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以月报、例会、约谈、督办等方式督促各纪检监察组织扎实履职。今年共约谈抓专项治理工作不力的领导干部33人。
二、立足本位,强化监督。持续推进“暗访督查、专项检查、专项巡察”,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实行领导包案、市纪委市监委直查直办的“三察(查)一包”工作法。重点聚焦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社会兜底保障等五个专题,配套“一专题一督查”“一专题一通报”等工作机制,依托乡镇片区和派驻机构片组协作联动机制,有效提升“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质效。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数据公开和比对分析功能,大力宣传推广“三湘e监督”公众号,引导群众参与监督。通过本级平台大数据对比发现疑似问题线索12854条,查实999条,责令整改49起,收缴违规领取资金50700元。
三、从严执纪,精准问责。加大问题线索处置力度,采取建账督办、对账销号等措施,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高效处置问题线索。紧盯扶贫领域重点问题、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主动靠前监督,加大执纪审查工作力度。同时紧盯作风建设,对扶贫工作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监督问责。2019年全市扶贫领域共处置问题线索89条,立案48件,问责98人,追缴违纪资金164万元,其中退还群众资金129.15万元。
问:2019年沅江市专项治理工作信访总量较2018年有明显下降,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
答:一是拓宽视野,精准办信。加强对信访举报的分析研判,增加对信访重点区域(扶贫、征地拆迁等)相关政策的了解,无论业内业外均力争做到“一站式”答疑解惑,加强宣传和引导,让群众不跑“冤枉路”“回头路”。二是落实责任,包案接访。确定每周二为委班子成员接访日,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接访处访。对涉及扶贫领域信访举报件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出台扶贫领域纪检监察信访举报专项办理工作方案,定期对疑难信访件进行领导包案,包案领导积极参与信访“清零”行动,确保群众反映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组织会商,协调处理。针对涉及多部门、多方面的疑难信访件,组织政法、法院、公安、信访、住建等相关部门共同协商,相互配合,有效化解疑难信访案件存量。2019年组织召开会商会议7次,有效化解信访疑难问题2个。四是闭环管理,及时反馈。落实信访举报闭环管理机制,限时交办、迅速办结,并及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实名举报人。
问:沅江市在“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工作中有没有较为突出的成效?
答:沅江市纪委市监委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将教育扶贫、社会兜底保障集中治理与主题教育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相融合,联合教育、民政、人社、医保等部门,针对教育、就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教育乱收费、骗取医保资金、优亲厚友等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同时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生活救助等纳入社会兜底保障治理范畴。两个专题点多面广,仅资金就涉及创业培训、学生救助、“全面改薄”工程、库区移民后扶资金等10多项,为杜绝监督“死角”,我们前期通过了解政策、收集台账、系统查阅等方式筛查疑点,后期通过电话调查、实地走访、专项督查等方式解剖问题。2019年全市教育扶贫、社会兜底保障领域共处置问题线索25条,整改问题44个,党纪政务处分22人,退还群众资金128.97万元。
问:在深化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方面,沅江市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答:一是突出源头治理,强化资金监管。修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资金管理使用的具体要求和拨付流程,规范绩效评价管理;将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与“互联网+监督”相结合,接受社会监督;市乡两级财政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专户,实行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对全市14个镇场街道进行全方位督查,重点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工作决策部署情况、重点村及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发放督办函3分,督促整改问题23个。二是坚持标本兼治,深化“以案促改”。开展“净心”教育,发挥廉政文化引导作用。充分利用益阳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沅江市党风廉政教育展厅、赤山监狱等警示教育基地, 开启全市警示教育“总动员”,动员全市67个市直单位公职人员、14个镇街道和村(社区)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实现警示教育全覆盖。开展“警心”教育,发挥反面典型警示作用。在推动典型案件通报曝光常态化的同时,要求案发单位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2019年我市内部通报22期60件150人,公开曝光14批次19件34人,撰写案例剖析5篇,特别是《为了“一碗水端平”,这个村将13户低保变成45户“均保”》等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稿,取得较好的警示效果。开展专题教育,发挥一线干部作用。组织市、乡、村三级扶贫干部共3200余人次分12期进行轮训,市纪委市监委联合市扶贫办等单位举办“脱贫攻坚精细化管理培训班”,对280名一线扶贫干部开展纪律作风教育,着力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三是注重建章立制,推动常态长效。围绕落实专项治理工作部署要求,综合典型案例剖析出的问题,针对暴露出的监管漏洞,向相关单位发出监察建议书25份,先后修订和出台《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11个。
问: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巩固提升之年,你们就进一步做好扶贫领域精准监督执纪工作有何打算?
答:2020年,我们将以铁的纪律和作风,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专项治理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一是抓好统筹谋划。夯实党委(党组)、行业职能部门、纪检监察组织责任,一体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推动“四个全覆盖”在专项治理工作中相互衔接,发挥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作调度,确保专项治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二是突出工作重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六个一批”“六大建设”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紧盯项目资金流向,强化监督执纪。深化作风建设,持续整治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同时组织对“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工作开展“回头看”,进一步狠抓问题整改,巩固拓展专项治理成果。三是严格执纪护航。紧扣“案子、票子、稿子”三个关键指标,精准监督执纪。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提升问题线索的成案率和办结率;加大资金退还力度,做到应退尽退;加大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工作力度,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