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彭保刚:精准监督执纪问责 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9-12-30 16:35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近年来,望城区把“两个维护”落实到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全面压实责任、精准发现问题、严肃查处问责、深化源头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近日,望城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彭保刚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问:脱贫攻坚进入全面总攻阶段,望城区在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是如何层层压实责任的?
     答:望城区坚持政治引领,突出综合治理形成“聚合力”,突出完善制度提升执行力,突出“系统抓、抓系统”形成影响力,形成层层抓落实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良好格局。一是突出综合治理形成“聚合力”。区委区政府下发《实施方案》,成立专治办总牵头、总调度。各职能部门成立相应机构围绕主业“主动查”,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一线抓,确保主体责任“零缺位”。区纪委强化督查抓落实,同时运用提醒函、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多种形式推动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责任上肩。二是突出完善制度提升执行力。出台《脱贫攻坚“三走访三签字”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各级主要负责人以及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攻坚的工作职责。出台《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考核办法》,对139个联点帮扶单位,105名驻村工作队队长、4707名结对帮扶干部考核进行优化。出台《街镇党政正职脱贫攻坚工作问责规定》,对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不贯彻、不执行,未完成减贫任务等九种情形严肃问责。从制度层面保障专项治理工作措施到户、责任到人。三是突出“抓系统、系统抓”形成影响力。把专项治理工作责任分解到11个区直部门,强化部门间横向合作。坚持问题导向,更加聚焦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对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兜底三项内容进行重点治理,细化措施,抓系统、系统抓。注重推动以案促改,从典型个案中发现普遍性问题、制度漏洞、监管盲点,运用建议书等多种形式推动职能部门整改,对整改不认真、不到位的严肃问责。


    问:望城区在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是如何保证质效的?
    答:一是大数据比对+拉网式排查,发现问题线索。及时掌握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资金支出等数据资料,建立8个数据库,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渠道。通过“互联网+监督”后台大数据自动碰撞、比对、分析,建立廉政预警机制,受理村级财务投诉39件,处分6人,诫勉谈话27人,追回财政资金31万元。采用社会调查、新闻媒体收集等方式,按行业、部门、单位分类,汇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清单。督促各扶贫领域职能部门对近年来涉及扶贫领域政策、资金、项目、廉政风险点等情况进行梳理统计,对问题线索统一归口接收、登记,建立扶贫领域问题台账,进一步厘清扶贫领域监督底数。如针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入户十必看”,摸排问题368个,其中住房保障问题155个,教育保障问题29个,基本医疗问题93个,均已整改到位。二是发函提醒+约谈督导,深入推进部门治理。综合运用调度、督导、约谈等手段,压实党委、纪委、派驻纪检组以及职能部门的责任,组织对全区14个街镇分管领导、扶贫办主任和149名贫困户帮扶指导员分别进行谈话,并随机访谈部分村社区干部、扶贫专干,对把握不准扶贫工作关键性环节、难以指导村社区规范化开展扶贫工作的扶贫干部,督促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及时进行整改。“点名式”发函提醒督促,先后对10个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发出涉及扶贫领域问题“提醒函”22张,进一步压实部门治理责任。三是精准核查+双重交办,提升监督质效。督查从一般检查向精准核查转变。区纪委区监委派出10个督查组,重点检查扶贫领域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贫攻坚政策走样变形,扶贫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发现4类问题27个,处理16人,切实维护贫困群众利益。问题线索向民生资金项目主管单位和纪检监察机构进行双重交办,实时跟踪督查,做到“一初核、二复核、三会审”。组织对涉及158个项目各级产业扶贫资金1794.05万元进行审计。对全区实施的省重点产业项目和省定贫困村的产业扶贫项目重点督查,推进“望城荷花虾”等产业扶贫项目落地见效。会同区扶贫办、区驻村办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区108个驻村干部上岗履职、干部结对帮扶制度落实、扶贫项目等情况开展督查4次,下发督查通报3期,提出整改意见127条,问题整改交办函56件。


    问:望城区直面群众关切,真刀真枪抓专项整治,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在案件查办和退还群众资金方面的工作成效?
    答:一方面,望城区坚持对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零容忍、强高压、重遏制,对扶贫领域的问题线索优先受理、优先查办、优先反馈。2019年来,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24起处理151人,党纪政务处分100人,移送司法机关6人,公开通报曝光3起8人。如查处人社、医保系统典型案例3起11人,重点查处了人社局社会保险专干黄某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案,黄某兵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另一方面,在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中,为保障群众的最大利益,采取“案结款退”的方式,将违规收取的、克扣截留的群众资金全部退还给群众,该给群众的钱,一分不能少,使群众受损的利益在第一时间得到弥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来,共追缴医保、社保等财政资金1077.52万元,退还群众资金133.02万元。

 

    问:请谈谈望城区下一步如何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一是坚持在畅通渠道上下实功。继续构建信访举报平台,完善区、镇(街)、村(社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联动体系。同时利用互联网+监督,定期进行大数据碰撞比对分析,确保贫困村的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每一张单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对扶贫财物“动邪念、伸黑手”等行为无法隐藏,有针对性地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切实搬开脱贫攻坚道路上的“绊脚石”,打通群众举报扶贫领域信访问题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坚持在常态化监管上求实效。继续坚持开展“一月一主题”督查,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督查重点,采用“四不两直”方式,盯紧进度安排、人力调配、整改推进、成效确认等重点环节和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重点工作,强化常态化督查,发现问题立即交办,做到立查立改。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和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以严实作风和较真态度,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三是坚持在执纪问责上出实招。探索建立“来源多元、分类规范、出口一致”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综合处理机制。由党委(党组)主导问题整改,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督促落实,纪检监察机构核实线索,做到纵横衔接、各司其职。优先研判处置巡视巡察、专项审计、职能部门检查和扶贫联点督查等工作中发现的,以及通过单位自查、“互联网+监督”后台比对、群众强烈反映的各类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回头看”,未办结或办理不到位的,重新进行处置;对新受理的问题线索,统一分类研究并及时分批处理,实行“一月一收集,一月一交办”。对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或敷衍塞责、失之于宽松软的,实行“一案双查”,严格责任追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