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陈海平:亮剑基层微腐败 贴身护航攻坚战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5-12 16:56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近年来,宁远县纪委聚焦脱贫攻坚大局,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铁的纪律护航脱贫攻坚全过程。近日,宁远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陈海平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攻坚克难  扛起重任


    
    问: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决战脱贫攻坚带来了严峻挑战,宁远是如何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的?
    答: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县纪检监察组织闻令而动,围绕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大局,以强监督促强监管,以严问责促强落实,推动取得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双胜利”。
    一是加强政治监督。聚焦监督第一职责,创新开展政治生态研判工作,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精准“画像”,倒逼责任上肩、任务落地。选取21个县直单位53个重点岗位开展专项监察,集中整治政策不落实、办事不公正、用权不廉洁等行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组建14个巡察组,对170个村(社区)开展护航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实现对村(社区)巡察的全覆盖。
    二是实行挂牌督战。对43个行政村10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实行挂牌督战,建立挂牌督查阵地和督战记录,率先建成问题清零样榜村、样榜点。协助考察选定20名乡镇(街道)扶贫工作总队长、336名村扶贫工作队长、149个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未脱贫户全部落实结对帮扶责任人和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1+1”帮扶。
三是严格督查问责。成立3个疫情防控工作督查组、4个脱贫攻坚督查组,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地毯式监督检查,对不遵指令、不敢担当、不抓落实等行为,一律先免职再处理。共问责单位16个、党员干部29名,责令后盾单位召回扶贫工作队长1人,对涉贫信访舆情工作不力的5个乡镇实施红牌管理。交办整改疫情防控问题500余个,问责279人次。

 

精准发力  贴身护航

 

    问:涉贫信访是当前扶贫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宁远在办理涉贫信访举报特别是化解疑难信访问题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好的做法经验?
    答:宁远是省级贫困县,也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涉贫信访在纪检监察信访总量中占较大比例。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办信处访方式,提升信访办理质效,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2019年受理涉贫信访举报件85件,同比下降64.73%;2020年一季度受理10件,较去年同期下降60%。
    一是抓责任落实。把涉贫信访举报作为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标尺,把涉贫信访件的办理当做头等任务,实行“一信一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包到底”的领导包案化解机制,对每个信访件做到调查核实到位、处理处分到位、思想工作到位,我本人带头包案解决涉贫疑难信访问题4个。
    二是抓源头防范。坚持监督关口前移,在每个村(居)成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2019年召开村(居)务监督例会2748次,村级信访量同比下降64.73%。扎实开展“纪委请你来监督”活动,印发廉政挂历0.6万本、公开信1万封、免邮费信封0.3万个、宣传资料2万份。用好用实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开展各类谈话7976人次,其中约谈861人次、诫勉谈话307人次、函询26人次。
    三是抓严查快办。对涉贫信访举报件快查快办,对信访结案卷宗实行“两看四审”,即片区协作组联络员看、信访室工作人员看,信访室主任审、片区协作组长审、片区协作组联系副书记审、纪委书记审,确保问题及时全面查清、处理处分到位。2019年全县扶贫领域信访问题成案率达25.8%。
    四是抓接访反馈。全面落实实名举报“一见面三告知”、匿名举报适度公开的制度规定,做到有诉求就有回复、有调查就有反馈。对信访举报的问题事实未全面核查清楚、群众不满意的37件信访件,一律退回原调查组重新或补充调查。2019年实名举报满意率为81.58%;2020年实名举报满意率达100%。
    问:“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攻坚的核心指标,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是今年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宁远在保障脱贫攻坚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宁远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虽然在2018年4月成功脱贫摘帽,但基础还不牢靠,返贫的风险很大。今年我们聚焦“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持续推进问题清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 
    一是从实摸排。率先开展“户脱贫”“村出列”突出问题集中摸排行动,对全县“四类对象”64904户153523人、困难边缘对象556户1462人逐一核实,重新分色分类识别深度贫困户1078户2219人、易返贫户1629户4700人、巩固提升户5840户19738人、稳定脱贫户18743户76700人,摸排疑似问题4543个。
    二是从严审核。按照村核实、乡会商、县会审方式,对所有乡镇(街道)疑似问题逐乡逐村逐户逐项进行了问题会商,集中政策资源整改清零,安排特设岗位1849户、农村低保新纳入518户843人、实施危房改造46户、住房整治206户、入住敬老院和五保之家46户。
    三是从速整改。2月,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回头看集中改”行动,摸排整改个案问题87个。4月,从各单位抽组1630人全面铺开户脱贫、村出列脱贫质量“回头看”核查、“3+1”保障和产业就业扶贫问题集中整改,进一步澄清问题底子,细化整改措施,确保限期整改到位。
    问:老百姓对优亲厚友、索拿卡要等“微腐败”问题深恶痛绝,宁远在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上采取了哪些过硬的举措?
    答:对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零容忍”,力量下沉一线,坚决下陡手出重拳,推动专项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向“神经末梢”延伸。
    一是问题线索在一线搜集。率先开通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网络平台,在县、乡、村设置专门的举报箱,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收到涉贫问题线索118条。坚持开门接访,每周一安排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坐班接访,13个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31个职能部门分管领导每个工作日轮流接访,受理群众涉贫举报36件。扎实开展“春雷行动”、纪检干部“大下访”活动,在乡镇集市“摆摊设点”接受群众举报,进村入户上门摸排问题线索426条。
    二是执纪力量在一线集中。大力开展“乡镇纪委在行动”,扎实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全县监督执纪一线力量占比达到81.3%。创新推行纪检监察片区协作机制,将全县20个乡镇(街道)、122个县直单位划分为4个纪检监察协作区,对口成立4个协作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把关、统一考评,复杂案件交叉办、重点案件提级办、疑难案件协作办,集中力量抓整治办要案。2019年以来扶贫领域立案176件,处理处分686人,追缴违纪资金796万元,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43件。
    三是专项治理在一线发力。同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二级机构集中整治、重点涉农资金专项清查、“打伞破网”,确保扶贫领域风清气正、扶贫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大张旗鼓开展“纪委喊你来领钱”活动,集中退还群众资金470.83万元,做到违纪资金追缴“颗粒归仓”、退还群众资金应退尽退。
四是长效机制在一线建立。建立“互联网+监督”平台、扶贫资金“四方监管”机制,实现所有扶贫项目资金和村级财务“网上可见、手机可查、张榜公布”,共公示项目资金目录169个资金29.7亿元。督促职能部门制定完善《宁远县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42项,筑牢防范风险的坚实“堤坝”。


 
决战到底  勇夺全胜


    问: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宁远对下阶段专项治理工作有什么思路和打算?
    答:总体来看,我县扶贫领域腐败存量减少、腐败增量得到有效遏制,基本面和发展趋势向上向好,但也还存在短板弱项。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高质量实现脱贫目标任务,强化监督执纪,做到问题清底、监管到底、一查到底,不断巩固深化专项治理工作成效。
    一是问题清底。对已开展的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社会兜底保障5个专题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改”。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百日攻坚动态清零行动,对重点疑难信访问题实行“一名包案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化解方案”的工作举措,确保全县所有涉贫信访件在6月底前清零。
    二是监管到底。牢牢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切实加强对贯彻落实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应付了事、阳奉阴违等问题。针对脱贫攻坚重点领域、重点人员、重点环节,建立完善乡村“微权力”清单,从制度层面规范权力运行。大力推进公示公开,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督”平台,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实现更广泛的群众监督。
    三是一查到底。坚持问题导向,严查扶贫工作不实、作风漂浮问题,严查考核验收中的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问题,严查“微腐败”问题,严查“四不摘”政策落实不力问题,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继续推行审查调查“六个一”工作机制,对查处的每一起案件做到责任倒查到位、案件剖析到位、问题整改到位、通报曝光到位,延伸案件查办的法纪效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