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罗翠林:以专项治理成效推动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6-18 09:39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近年来,常德市纪委市监委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扎实谋划推进、巩固深化专项治理,全力护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近日,常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罗翠林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问: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加强对扶贫领域“微腐败”的监督方面,常德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答:常德市纪委市监委将护航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延伸监督“探头”,下沉监督力量,以末端监督实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一是设立扶贫作风观察点。为准确掌握全市作风建设状况及趋势,更加精准、有效地谋划和推进作风建设各项工作,市纪委市监委印发了《关于设立作风建设观察点的实施方案》,决定设立6个作风建设观察点,分别是:扶贫作风观察点、阳光执法观察点、师德师风观察点、政务服务观察点、基层减负观察点、营商环境观察点。其中,选取贫困村作为扶贫作风观察点,采取设立监督公示牌、发放监督“联系卡”、选聘观察员、“点对点”监督、“蹲点式”调研等方式,观察了解相关单位和党员干部在扶贫政策措施落实、项目资金管理以及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等方面的情况,既调研了解相关单位在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方面好的做法,认真总结提炼、予以推介;又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促整改、整章建制,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常态长效,切实发挥好作风观察“窗口”、群众监督“探头”、能力提升“平台”作用。目前,市纪委市监委选取了石门县2个贫困村作为市级扶贫作风观察点,选聘了20名扶贫作风观察员,发放“监督联系卡”300多张,通过实地监督发现相关问题52个。在市纪委市监委的指导下,桃源县、石门县、澧县等地均设立了扶贫作风观察点。
    二是开展贫困村重点帮扶。为深入贯彻落实傅奎同志来常调研时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精神,由我和三名班子成员带队、相关室部参与,采取查看基础台账、随机入户走访、现场实地查看等方式,对石门县南北镇、所街乡、雁池乡的5个贫困村实行重点帮扶。4月13日至17日,各组走村入户督在末端、帮在户上,白天面对面、心贴心与群众沟通交流,晚上分析研判,对发现的问题梳理汇总,制定整改措施。针对共性问题,采取现场反馈、专题交办等形式,交由石门县委督促整改;个性问题,由市纪委市监委督促整改,确保找准问题短板,将矛盾化解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此次帮扶,发现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扶贫作风等方面问题164个,协调解决问题53个。
    三是组织全覆盖入村督查。5月中下旬,市纪委积极贯彻落实省纪委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开展决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入村督查。为提高督查效率,督查开展前,召开了动员培训会,邀请扶贫办的业务骨干辅导脱贫攻坚业务知识,帮助督查干部有针对性地制定督查计划。同时,党风政风监督室将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教育扶贫等政策汇编成册,并根据省市年度考核、省委巡视、省市联点督查反馈情况,针对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漏洞和短板,制定脱贫攻坚督查问题清单,督查干部人手一册。市纪委把主要力量重点放在脱贫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的石门县、桃源县,按照“吃住在村、四不两直、两天两晚”的要求,深入97个贫困重点村开展入村督查。十多天来,495名市、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全市396个贫困村,共走访群众4798户,召开座谈会364个,实地察看现场2242处,发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788个,现场解决问题540个。

    问:今年,全省统一部署开展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行动,常德具体是怎么落实的?
    答:为确保6月底前基本实现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市纪委市监委出台《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清零攻坚工作方案》,依靠前端化解、领导包案和发函交办三项举措集中攻坚,深入化解扶贫领域信访问题。
    一是前端化解突出“三送”。一送政策,搞好宣传,避免群众因不熟悉政策而错告;二送温暖,当好贴心人,避免群众产生不满情绪而诬告;三送结果,将实名举报办理结果面对面反馈给举报人,避免因工作不细导致重告。
    二是领导包案突出全覆盖。市纪委市监委领导包案领办11件扶贫领域信访,机关各部门具体承办,实现全委办信办访。县纪委监委领导包片(乡镇)和包案相结合,对辖区扶贫领域信访逐件把脉、因案施策。对所有包案信访落实“五包”政策,即包调查、包处理、包了结、包反馈、包疏导。
    三是发函交办突出质效。今年市纪委市监委已发函交办扶贫领域重点信访17件,被交办单位一律由区县(市)纪委书记指定承办单位和督办领导,确保交办信访按时按质办结。今年3月至5月,共化解扶贫领域信访45件、息访45件。

    问:在推进扶贫领域典型案件以案促改工作上,常德有哪些好的做法?
    答:市纪委市监委将以案促改作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标本兼治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做实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一是规范以案促改流程。出台《关于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的实施办法》,将扶贫领域案件列入应当开展以案促改的典型案件,配套制定《以案促改工作流程图》,明确选取案件、制发文书、组织实施、专题报告四个基本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流程、工作任务、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将以案促改工作细化量化。建立责任清晰的组织体系,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研究制定以案促改工作方案,抓好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加强组织协调、综合指导和监督检查,协助党委(党组)抓好落实;各级巡察机构把以案促改工作列入巡察内容,发现问题,抓好督促整改;其他相关部门主动衔接、积极配合,共同抓好宣传、教育、统计、分析、研判、监督、归档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开好警示教育会议。扶贫领域案件办结后,在提请纪委常委会研究审议时,由承办部门提出、纪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是否作为典型案件开展以案促改,确保选取案件的典型性、震慑性、教育性。同时,严把文书制发关。根据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案件承办部门认真撰写案件剖析报告,相关监督检查部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以案促改工作建议,经领导审定后,由办公室统一制发以案促改文书,确保工作严谨规范。2019年以来,市人社系统选取社会劳动保险处副主任科员郭宗仁贪污侵占社保基金案开展以案促改工作,石门县针对原县民政局低保股股长胡俊杰贪污侵占案在民政系统组织开展以案促改工作,常德经开区选取石门桥镇原稠树冲村、范家潭村“死人吃低保”问题开展以案促改工作,收到了“查处一人、警示一批、教育一方”的效果。
    三是抓实问题整改措施。一方面开展谈话提醒,筑牢思想防火墙。以扶贫领域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通过集体廉政谈话、“两同时”谈话、“点对点”提醒谈话等方式,对重要岗位人员开展作风建设谈话提醒6000多人次。另一方面,强化日常监督,做足“改”字文章。对日常监督、案件查办及巡察发现的制度执行不规范、不严谨等轻微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和《以案促改通知书》,责令单位立行立改,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偏、及时整改,严防问题滋生蔓延。2019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下发以案促改文书54份,对相关系统或单位提出规范扶贫资金管理、扶贫项目监管、加强扶贫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建议279条,抓实问题整改。
    四是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分析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生原因,以解决“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健全民生资金、项目管理相关制度127项,堵塞漏洞,用制度成果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果。如,针对扶贫领域民生资金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督促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常德市市本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与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结合起来,5月18日市纪委市监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社区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在全市381个城市社区开展社区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巩固拓展专项治理工作成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