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刘强:下沉监督之力 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06-22 08:51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近年来,宁乡市坚持将“一线工作法”贯穿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始终,全面压实责任,下沉监督力量,推动巡察向村(社区)延伸,为打通决胜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提供坚强纪律保障。近日,宁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刘强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办公室的专访。


    问:落实责任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宁乡市在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是如何压实责任的?
    答:宁乡市以“立体式”部署压实责任,一体推进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形成了“市委统筹调度、纪委牵头抓总、部门联动协调、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构建“全覆盖”责任网络。市委、市政府下发《工作方案》,成立专治办总牵头、总调度,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把脱贫攻坚纳入村级巡察监督重点内容延伸推动。市委书记、市长坚持 “一月一调度”,对专项治理问题突出的单位负责人亲自约谈督促。市纪委进一步严明纪律要求,强化督查抓落实,共召开工作部署会议8次,调度会议23次,推动各级各部门责任上肩。各职能部门成立相应机构围绕主业“主动查”,构建市、镇(乡)、村(社区)三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全覆盖”的责任网络,确保工作责任“零缺位”。二是完善“联动化”协作机制。专治办建立定期调度机制,每10天进行一次调度,确保工作抓到实处。建立市纪委书记专题研究会议制度,定期对专项治理问题线索进行集中交办,党风政风监督室对线索查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建立联合检查机制,根据任务统筹调度部门单位、各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片区和乡镇人员力量,先后成立17个检查组,抽调83人,开展监督检查121次,检查扶贫项目80个,走访对象1678人次,检查医疗机构35家,对154个全面薄改学校工程建设情况和资金拨付情况进行核对,发现问题259个。三是开展“常态化”责任提醒。通过提醒函、约谈等方式进行教育提醒,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向市领导及各相关单位落实责任制情况发出书面提示19份,市委主要领导对重点职能部门开展专题约谈32人次,市委对村(社区)支部书记集体约谈48人次。
    问:及时发现问题是深化治理的关键,宁乡市在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中是如何精准查摆问题的?           
    答:宁乡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带着责任和感情下沉一线,全面查摆和收集问题线索。一是自查自纠+集中检查找线索。一方面,从乡镇(街道)自查、村(社区)自查、驻村扶贫工作队摸底调查3个方面全面展开自查自纠,主动查摆问题126个。另一方面,聚焦易地扶贫、教育扶贫、林业涉农资金、社会兜底保障等领域开展集中检查,联合市审计局等职能部门采取对账分析、数据比对、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等方式,检查项目169个,查阅项目资料2512册,清理账目818册,走访易地扶贫搬迁对象697户、贫困学生320人次, 2019年累计发现问题线索101条。今年以来,派出10个专项检查组,集中12天时间,聚焦就业扶贫、住房和饮水安全等领域,对扶贫车间、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66个。二是智慧纪检+蹲点调研清线索。一方面,利用智慧纪检平台,对民生资金、公职人员、扶贫户等信息进行自动碰撞比对,精准研判问题线索。另一方面,抽调市纪委31名干部,对全市31个省定贫困村开展为期“两天一晚”的入村蹲点督查,深入了解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查找问题52个,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5件,交办和督促解决问题22个。三是村级巡察+民意监督移线索。一方面,把巡察探头对准扶贫领域,对全市29个乡镇(街道)所辖278个村级党组织开展巡察,全面掌握驻村帮扶、产业项目、政策落实、群众评价等方面的情况,对发现的扶贫领域作风问题,督促立行立改;对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线索,提前移送处理。目前,巡察组共开展谈话4300多人次,查阅资料2万余份,发现并交办问题643个,移送扶贫领域问题线索5条。另一方面,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好“316”群众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不断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问题线索向项目资金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机构双向移送,切实回应群众呼声。
    问: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是扶贫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请您介绍一下宁乡纪检监察机关在扶贫领域信访举报动态清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宁乡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召开市纪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落实工作例会、月报告、督促检查等制度,确保工作扎实推进。一是线索起底,消除“存量”。对全市2019年以来扶贫领域信访举报线索进行大起底、大排查,对上访轨迹、反映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等建立线索管理台账,动态更新,加强督办。共下发督办通知、工作提示20余次。2019年以来我市共收到扶贫领域信访举报44件,已处置43件,处置率97.27%。二是重拳出击,化解“三多”。对近年来全市扶贫领域“多年、多层、多头”信访举报进行全面排查,采取市纪委常委班子包案提级办理、挂牌销号等方式,层层压实责任。对重大复杂、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线索开展复查复核,有效化解“三多”举报25件。如,针对灰汤镇新风村群众长期反映部分对象危房改造申报资格不符等31个问题,由市纪委分管信访举报工作的常委牵头,抽调干部组成联合调查组,会同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重新入户摸排、重新归类分析、重新调查核实,有效化解了2年多的信访积案,得到了群众认可。三是加强反馈,阳光办信。严格落实“三告知一承诺一联系”,推行初信初访双向承诺、阳光答复等办理机制,有效消除信访举报人疑虑,提升群众满意率。该机制推行以来,已成功化解57件扶贫领域疑难信访举报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如,对反映老粮仓镇一村主任扣粮食直补金的信访举报,启动阳光办理机制,与信访人签订《初信初访双向承诺书》,并将调査处理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反馈,现场讲解政策法规,现场答疑解惑,最终与信访人签订了《息访协议》。
    问:抓实问题整改是检验治理成效的“试金石”,请您谈谈宁乡市是如何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果的?
    答:宁乡市纪委注重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突出用好治理成果,深化标本兼治,形成治理闭环,以高质量监督护航高质量脱贫。一是快查快办、严查重处。对排查梳理出来的复杂问题线索实行挂牌督办,由所联片纪检监察室统筹,调动纪检片区力量,成立联合协作办案组,对问题线索迅速核实、快查快结,共计处理处分61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0人,一种形态处理41人,形成了有力震慑。二是以案释纪,浓厚氛围。组织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对青山桥国土所村民建房乱收费案例,召开案例式警示教育会,对查处的案例,涉及到哪一级干部就通报到哪一级,警示教育活动就开展到哪一级,案例发生在哪个单位,警示教育活动就开展到哪个单位。三是对整改“回头看”,形成“再震慑”。今年5月,市纪委派出10个专项核查组,深入村组、医院、车间等,对产业扶贫、社会兜底保障、易地扶贫搬迁集中治理工作开展为期12天的“回头看”,重点查看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对集中治理阶段自查自纠所查摆问题、扶贫办检查发现问题和信访部门收集问题的整改情况。目前,共发现并督促解决问题51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