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萍:聚焦主责主业 护航脱贫攻坚

近年来,资阳区纪委监委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充分发挥督战作用,推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近日,资阳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曹萍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问:资阳区纪委监委在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为了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强督查压实部门责任。成立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资阳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实施方案》《资阳区脱贫攻坚区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工作纪律“九不准”》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健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情况“周报告、月通报、季调度”工作机制。成立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查组,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督促各职能部门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位。今年来,通过督查发现问题112个,整改112个。二是拓渠道掌握群众诉求。在全区所有村(社区)设立扶贫领域专用举报信箱,在区政务中心、汽车站、商场等人流密集地方张贴脱贫攻坚宣传海报,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创建“移动信访室”,由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带队,定期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通过主动接访、入户暗访、带案下访等多种形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掌握第一手信息,精准发现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线索。同时,建立健全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工作台账,明确办理时限,划分责任到人,确保受理问题线索“零积压”。三是严问责肃清不正之风。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四个严查”,对扶贫领域“微腐败”和脱贫攻坚中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弄虚作假、敷衍应付、失职失责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从严追责问责。今年来共查处26人,党纪政务立案11人,追缴违纪资金540万余元,退还群众资金538万余元。
问: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资阳区纪委监委如何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为扶贫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答:一直以来,资阳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紧盯产业扶贫各环节,聚焦资金和项目两个重点,对党员干部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是高位推动。严格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明确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为区产业扶贫项目的监督责任主体,制定产业扶贫相关问题治理方案,明确监督重点、压实部门责任。二是部门联动。组织扶贫、农业、审计等职能部门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对我区产业扶贫领域顺着项目立项、实施、监管、验收和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要求各乡镇(街道)、园区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按照省、市、区要求,深入开展自查自纠,逐个项目建立台账,形成清单,定期报送工作进展。三是深入检查。区纪委监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顺着项目立项、实施、监管、验收和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全过程深入查找风险点、违规点,对扶贫产业发展论证不充分,脱贫攻坚项目储备不充分等问题进行深入检查。四是做优环境。连续三年开展“亲清政商·活力资阳”主题活动,坚决治理推拿卡要及不作为、乱作为等“中梗阻”式腐败问题,为扶贫产业发展扫清制度障碍,营造最优发展环境。今年来,共收集意见建议12条,帮助扶贫龙头企业及重点项目施工单位解决困难问题15个。
问:当前,脱贫攻坚即将收官,面对乡村振兴重任,资阳区纪委监委准备如何发挥力量,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答: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我们将保持初心不变,忠诚履职担当。一是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农民持续增收等重点任务,督促各责任单位全面梳理权责事项,持续完善小微权力清单、任务落实责任清单和廉政风险防控清单。二是坚持依规依纪精准执纪。坚持严厉惩治与鼓励担当两手抓,对涉农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大排查,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对一般性问题,督促提醒责任单位认真整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对不收敛不收手的,坚决严肃查处。同时落实容错免责制度,对乡村振兴工作中因政策把握不精准、主观故意不强而造成工作失误的人员,提供自我纠正、自我整改的机会,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开展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调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空壳社”的清理整顿力度,整治套取国家扶持奖励资金问题。持续整治涉农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纠正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等问题。紧盯“微官”、规范“微权”,严惩“微腐败”问题。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