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平: 以监督之力 保脱贫之效

近年来,永兴县纪委监委围绕脱贫攻坚政治任务,发挥专责机关作用,精准监督执纪问责,全力护航脱贫攻坚,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全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市县)考核中评为一类单位。近日,永兴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侯建平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问:作为非贫困县,你们是如何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
答:我们决不以非贫困县为理由放松扶贫领域专项治理,而是始终如一地严抓严管、严督严查,以专项治理成效助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一是务实推动专班专抓。县委、县纪委分别成立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县扶贫领域专项整治办、县扶贫领域作风特别督查组,实行两个组长及时沟通、两个机构定期会商、两个专班合力共抓。各乡镇各行业部门均组建了专班,明确了专人负责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二是综合施策专题专治。聚焦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持续发力开展专项整治,巩固脱贫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开展“一季一专题”“回头看”,既看问题整改,又看建章立制;既看治理成果,又看脱贫成效。今年上半年,扶贫领域已立案11件,问责处理42人,退还群众资金20.52万元。推进惠民惠农领域集中治理,综合运用大数据库,对全县2016年以来的低保、特困户供养、残疾人、退役军人、危房改造、廉租房等惠民惠农补贴资金,进行数据碰撞比对,筛查疑似问题23881条,涉及资金1476万元。目前已核实1937条,核实资金390余万元;目前已追缴102万元,立案10件。三是传递压力专行专管。采取文件明确、任务交办、工作提示、约谈提醒、现场督查等形式,督促教育、卫健、民政、人社、农业等职能部门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压紧压实行业部门的扶贫工作责任,推动政策措施和帮扶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集聚。比如,督促教育部门履行好教育扶贫责任,今年已发放贫困生教育补助资金404.4万元,惠及学生6441人,为146名残疾学生送教上门,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无一人失学。
问:在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永兴县纪委监委如何有效开展监督执纪问责?
答:一是全面压实责任,领导带头督导。县纪委领导采取包片包村包户形式,开展“四不两直”暗访,进村组、访农户、察实情。组建17个督导组,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滚动式督导,实现乡镇、行业单位督导全覆盖。上半年已开展6轮督导,交办整改问题300余个,移交问题线索50个,问责45人次。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准监督。上半年开展扶贫领域督查检查活动4次,发现问题线索41条,交办整改39条,处理8人。组织召开“民情恳谈会”35次,收集梳理问题线索8条、意见建议75个。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作用,抓好信息公开和数据碰撞对比,今年共比对发现疑似问题线索2.4万条,已核实10条,追缴违规资金1.3万元;受理投诉举报3起,已全部办结。实施“纪委书记信访一体化”,县乡村三级纪委书记接访、督访、处访,开展扶贫领域信访问题清零行动,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有效提升。三是从严执纪问责,鼓励干事创业。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实行台账管理、逐个销号,办理上提一级、顶格处理、通报曝光,今年来共受理扶贫领域线索36条,办结15条,立案1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人,下发典型案例通报3期。严肃查处扶贫领域作风问题,精准开展问责,今年全县扶贫领域共问责42人,其中科级干部10人。认真落实省市有关容错免责文件精神,对扶贫干部2人实施容错免责、3人进行澄清正名,切实保护了广大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
问:对下阶段的脱贫攻坚监督工作,永兴县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答:一是紧盯“关键事”,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紧盯贫困群众收入问题,突出产业扶贫、兜底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的监督力度,严查基层“微腐败”问题。加强医疗、住房、教育保障情况的监督,强化群众用水安全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四不摘”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查脱贫后帮扶责任松懈、政策落实迟缓、脱贫监管不力等问题,确保脱贫攻坚高质量。二是紧盯“关键时”,严查考核验收中的弄虚作假行为。紧盯考核验收中的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实行全覆盖督查。对弄虚作假、欺骗考核验收、阻挠考核验收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把“真脱贫、脱贫真、脱真贫”落到实处。三是紧盯“关键人”,严查工作不力作风不实行为。紧盯乡镇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重要岗位责任人,监督政策和责任落实情况;紧盯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监督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紧盯考核验收工作人员,监督脱贫攻坚验收、复核情况,以铁的纪律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