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桂华:狠抓问题清零 护航脱贫攻坚

今年来,在州纪委监委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永顺县纪委监委采取一系列精细精准的监督措施,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保障。近日,永顺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田桂华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问:永顺县是如何有效开展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行动的?
答:我们把开展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行动作为护航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用心用情用力攻坚,目前已实现存量清零,动态清零,全县纪检监察信访举报、越级访、重复访同比下降20.6%、20%、22.5%。一是两个责任压实。县委高度重视,把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办理工作纳入大信访范畴,同部署,同安排,同调度,同考核。县纪委监委建立班子成员包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包村机制,加强督促和指导,推动扶贫领域问题快速处理。集中约谈23个乡镇纪委书记和10个派驻纪检监察组长,进一步压实办信工作责任。二是两个清单管理。开展大起底大清理,建立存量清零清单,对清理出未办结、办结未息访的扶贫领域信访举报件,每件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包案,限时办结。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动态清零清单,对收到的扶贫领域信访举报件立交立办。三是两个行动助推。开展入村督查行动,走访群众3029户,接待群众2370人次,实地查看现场1538处,发现问题307个,解决问题277个。开展日常监督行动,统筹县纪委监委机关、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纪委力量,不定时间、不定地点,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拉网式全覆盖监督,推动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四是两个措施提质。制发《永顺县纪检监察信访件办理操作办法》,明确所有信访件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处置。实行办结审核机制,确保每件信访件经得起历史检验。五是两个公开增效。全面推行公开办信、公开答复模式,让群众参与进来,有力提升了信访办理效果。如5月20日,县纪委监委在永茂镇政府会议室召开信访公开答复测评会,逐个通报信访举报问题调查情况,现场回答信访举报人提问,参会群众公开测评满意率达97%。目前已公开答复测评12件,群众满意率提升到99%。
问:永顺县在做实做细入村督查“后半篇文章”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入村督查后,我们立即向县委专题报告,县委将入村督查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意见诉求纳入脱贫攻坚质量“回头看”。我们紧盯问题不放,坚持“三个精准”,做实做细入村督查“后半篇文章”。一是精准甄别。及时汇总梳理,结合“一季一专题”内容,科学分类,形成了问题清单,明确疑似问题线索类由纪检监察机关核查,重点关注类由相关职能部门限期整改,群众意见诉求类由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共同落实,要求问题逐条逐项整改到位。二是精准监督。紧盯问题整改,实行台账化管理,建立“一周一调度、半月一汇总”制度,实现动态跟踪监测。实行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包干负责制,组织入村督查人员对问题整改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确保件件整改到位。如将灵溪镇长光村九组安全饮水工程无法正常供水问题交办后,督查人员及时跟进,督促县水利局、灵溪镇党委政府和长光村支两委疏通管道,健全管护机制,让群众喝上了安全水。三是精准问效。6月下旬,组建5个督查组,进村入户了解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核查问题307个,其中已整改到位277个,30个问题正在整改。通过入村督查,督促和帮助解决群众住房、饮水、道路、路灯等方面问题149个,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
问:你们如何结合“一季一专题”督促脱贫质量“回头看”整改的?
答:围绕县委脱贫质量“回头看”部署,我们采取一系列精准精细的监督措施,有力有效推动了问题清零。一是跟进监督。统筹县纪委监委相关力量,综合运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整改责任,采取有力措施,6月底前实现了脱贫质量“回头看”发现的信息录入问题和296个住房、危改、未办残疾证等实际问题清零。二是精准监督。聚焦“四不摘”落实情况,坚持“四个严查”,印发《永顺县巩固拓展“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工作方案》,对产业扶贫等5个专题开展“回头看”,对就业扶贫等4个专题开展集中治理,督促整改问题93个。三是全程监督。对扶贫资金管理、审批、分配、拨付、使用全过程监督,坚决纠正“只管投钱、不管用钱”“有人花钱、无人监管”等问题,严查伸向扶贫资金和项目的“黑手”。同时,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把扶贫项目资金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靶向监督。聚焦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持续加强监督,严厉惩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督促职能部门把工作做实做细。1-8月,全县共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57个,立案20件,处分15人,追缴违纪违规资金56万元,退还群众12.75万元,有力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