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华:做实做细日常监督 全力护航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靖州县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力护航脱贫攻坚。近日,靖州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田晓华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问: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你们是如何进一步发挥监督专责作用,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
答:一是聚焦县里的“权”,强化对行业扶贫部门的监督。重点对扶贫领域拥有资金权、项目权、分配权的县直行业扶贫部门开展巡察监督,压紧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今年4月至8月,对交通、住建、医保等9家行业扶贫部门集中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巡察,共立案12件,处理11人,约谈6人,问责2人,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6份,追缴违规资金10.8万元,督促整改问题674个。如县医疗保障局整治骗取医保基金工作推进不力,对该局“一把手”进行约谈,并督促局党组制定《靖州县基本医疗定点医药机构准入及退出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医保资金监管。二是聚焦乡里的“情”,强化县乡协同监督。将11个乡镇纪委划分为5个协作区,实行乡镇纪委交叉监督办案和县纪委监委提级查办模式,有效规避“属地阻力”和“人情干扰”。今年以来,共开展交叉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24次,受理扶贫领域问题举报35件,处理118人,其中立案2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8人,追缴资金89.71万元,退还群众资金41.01万元。三是聚焦村里的“点”,强化对“末梢”的监督。根据省、市纪委监委统一部署,对全县60个贫困村开展“点对点”入村督查,累计走访群众1562户,查看扶贫产业项目171处,督办整改各类问题66个。对36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回头看”,督促整改问题642个。组织124名村级纪检员开展业务培训2次,通过村级纪检员发现问题线索17条。
问:今年4月,省委第五巡视组反馈了你县扶贫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你们是如何督促整改、举一反三的?
答:省委第五巡视组向我县反馈扶贫领域复工复产不扎实、返贫致贫有风险、扶贫成效有待巩固等3个方面、若干具体问题后,我们迅速行动,认真分析,举一反三,做到“三个着力”,确保反馈问题立行立改、真改实改。一是全程跟进监督,着力推动问题整改。县乡纪委上下联动,紧盯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先后开展3轮专项督导,编发4期督查通报,要求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贴身监督,以“钉钉子”精神督促整改。如针对返贫致贫有风险的问题,督促职能部门重点对23户监测户、83户边缘户再排查、再梳理,实行“一人一策”精准帮扶,确保问题“清零”。二是深入专项治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针对复工复产不扎实、扶贫成效有待巩固的问题,我们举一反三,重拳整治,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安全、医保骗保等突出问题在全县开展专项治理,共发现并整改问题66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同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出台《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的规定》等13项规章制度,确保解决一个问题,堵塞一批漏洞,完善一套制度。三是严明纪律要求,着力确保整改实效。对整改不重视、应付了事,整改不到位、进度缓慢,甚至虚假整改、纸上整改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律从严从快追责问责,公开通报曝光。我们先后对16名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党员干部进行约谈,有力倒逼了整改责任落细落实。
问:你们如何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答: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严”的主基调,发扬“实”的好作风,做到“三个紧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高效衔接。一是紧盯工作作风“不松劲”。针对脱贫摘帽后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可能会出现责任松懈、思想松劲、厌战情绪等问题,以开展作风大检查大整顿行动为契机,强化监督检查,倒逼责任落实。如6月份,对全县125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情况进行全覆盖的突击检查,推动整改问题56个,进一步压紧压实了驻村扶贫工作队责任。二是紧盯风险隐患“防返贫”。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而外出务工受阻、农畜产品和加工品滞销等导致脱贫难,因疫因灾出现“两不愁三保障”未能解决等情况,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监测、摸清底数,责任到人、落实到户,善始善终做好全面收官阶段各项工作。三是紧盯扶贫政策“保落实”。协调财政、审计等部门强化对教育、医疗、住建、水利等民生领域资金和项目的监督审计,严肃查处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吃拿卡要等腐败问题,严防扶贫资金“跑冒滴漏”。当前重点关注禁捕 “三无”船舶处置、禁食禁养等后续政策落实情况,确保党的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到户到人。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