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功树:织密织牢监督网络 高质高效护航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新邵县纪委监委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将工作重心下移基层、监督执纪力量前置一线,高质高效护航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近日,新邵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邹功树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凝心聚力 克难而进
问:你们是如何有效处置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的?
答:一是压实责任遏增量。今年来,县纪委监委联合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带着板凳进村”,深入田间地头、厂矿学校实地接访,把矛盾化解在老百姓家门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全县413个村(社区)开展无越级访、无集体访、无重复访的“三无”村(社区)创建活动,规范村级事务办理和公开。今年1-9月,扶贫领域信访量同比下降47.6%。二是高效处置去存量。整合县乡纪检监察力量,组成联合调查组,吃住在村,驻点办信,集中攻坚疑难复杂信访件,同时,县纪委监委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专班,一站式“并联审核”,对重点信访案件实施挂牌督战。今年4月至9月,联合调查组共走访群众320余人次,集中办理上访次数多、涉及事项杂、问题查处难的案件12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人。三是转变方式提质量。针对举报人常年在外,电话、短信、微信等反馈方式沟通不畅,难以让举报人满意而导致案结访未了的案件,调查组主动前往举报人所在地,耐心宣讲政策法规,细心反馈办理情况,用心解决合理诉求。动态清零涉贫信访件33个,群众满意率100%。
持续发力 提升巩固
问:你们如何做好入村督查“后半篇文章”?
答:一是分级分类精准交办。把收集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汇总,分乡镇分部门建立问题和整改台账,制定“一单位一清单”,并不断更新完善,累计梳理问题400余个,下发交办函35份。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一月一调度、半月一汇总。针对疫情灾情影响,聚焦群众就业难、办事难、看病难等问题,联合公安、教育、人社等12个职能部门,主动下沉力量,上门提供诊疗、发证、送学及就业等服务1260余人次。二是销号管理抓实整改。将“查问题”与“促整改”有机结合,对15个乡镇和县直各单位扶贫领域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跟踪指导各乡镇各部门精准研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举措,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形成管理“闭环”。如我入村督查发现边远山区大新镇铜鼓顶村6户居民家庭生活用电电压低的问题,我立即调度和交办,在该片区低压线路上增加了2台升压调压装置,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截至9月底,全县入村督查发现的429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三是举一反三建立长效。针对未脱贫人口帮扶力量相对较弱的问题,督促建立“双帮扶”机制,在原有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加一名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进一步压实帮扶责任。针对“四不摘”政策落实和干部作风有所懈怠问题,在全县村以上干部中集中开展主动履职、精准履职、正义履职、廉洁履职、依法履职、无后事履职“六个履职”实践活动,强化干部履职管理。针对考核内容不够全面细致的问题,建立“四个考核到村”机制,将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联村科级干部的绩效考核与所帮扶或联点村(社区)的脱贫攻坚、社会公德教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信访稳定工作挂钩,严格考核奖惩。
跟踪督促 监督问效
问:你们是如何结合“一季一专题”治理督促脱贫质量“回头看”整改的?
答:一是全覆盖监督。结合9个专题治理,重点针对产业分红、安全饮水、教育、医疗、危改等开展拉网式排查33次,发现问题251个。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开展大数据比对,发现疑似死亡人员领取农村养老保险问题40个;对全县413个村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全覆盖,305个村(社区)已完成审计。二是精细化监督。针对监督发现的问题形成监督清单,按区域和行业分类交办,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并先后3次印发工作提示推动整改,对问题整改不及时、群众满意度不高的乡镇部门负责人约谈23人次。县纪委监委11位班子成员分别担任监督责任领导,联系室(组)负责人作为监督责任人,对每个问题的整改和销号情况进行精准监督、跟踪督查。截止9月底,已督促整改到位问题270个,整改率92.8%。三是强震慑监督。积极运用专项巡察、专项审计、“四不两直”调研督导等方式,对各单位监督清单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对问题整改不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坚决予以查处,严肃追究责任。1-9月,共发现各专题领域问题线索84条,查处违纪人员38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0人,组织处理28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2期6人。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