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孙纬辉:综合施策 精准监督 全力护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编辑:祝萌琎 发表时间:2020-10-23 09:56 来源:三湘风纪网

  今年来,涟源市纪委监委强化责任担当,发挥连续作战精神,精准监督、严肃执纪、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2019年,涟源市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县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获全省脱贫攻坚一类县市区第一名。近日,涟源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孙纬辉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问:涟源市作为探索施行扶贫领域监督清单制度的试点县市之一,你们是如何部署推进的?

  答:我们按照“一县一清单”的要求,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准问题明方向。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梳理问题线索和开展座谈调研,从扶贫领域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监督责任3个方面,全面梳理出16项突出问题,建立了监督清单,确保监督工作有的放矢。二是精准施治出实招。首先明确监督对象,解决“监督谁”的问题。按主体责任部门、行业扶贫单位、监督执纪部门3大类,明确监督对象为各行业扶贫单位、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组织。其次是明确监督主体,解决“谁来监督”的问题。根据问题类型和所涉行业,将责任一一分解给市纪委监委各内设机构、派驻纪检监察组及各乡镇(街道)纪委,明确各自职责。最后明确监督措施,解决“如何监督”的问题。对不同问题开出不同处方,有针对性地分类施策。三是协同联动求实效。建立健全由市专治办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派驻纪检监察组、纪检监察室、信访室、案件监督管理室参与的“1+N”工作会商和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统一管理、监督清单片区化推进等工作机制。对监督清单列出的突出问题、明确的工作任务实行项目化推进、台账式销号,解决一项销号一项。市纪委派出7个督查组,结合脱贫质量“回头看”问题整改情况督查,对各单位落实监督清单的情况开展检查,发现问题297件,现场交办232件,移送相关部门59件,启动问责程序9起。

  问:涟源市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量较大,你们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确保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

  答:涟源市地处湖湘文化与梅山文化的交融地带,社情民情复杂,历来信访问题比较突出。今年我们开展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行动,对2018年以来的涉贫涉纪件进行集中交办、限期办结,新增件进行动态清零。目前,集中办理的174件涉纪涉贫信访件,已全部办结,息访153件,息访率达到88.44%。一是以上率下,包片督办。市级层面由市纪委书记、副书记包片区和“骨头案”“钉子案”,其他班子成员联点包案,与上访对象见面了解,办理进度情况实行每日一报告;乡镇层面由党委书记带头包案,做到“一案三包”,即“一件信访举报、一名包案领导、一名调查处理责任人、一名化解稳控责任人”,层层夯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紧密调度,扎实推进。出台《信访举报问题突出乡镇重点管理和预警管理的办法》、《信访举报办理问责暂行办法》和《执纪审查审理质量终身责任制暂行办法》。每半月召开一次调度会,集中调度扶贫领域信访举报办理情况,同时利用微信工作群,对办理进度实行每天一通报一调度,倒逼落后单位比学赶超。三是听证反馈,促进息访。全面推行疑难信访举报听证反馈制度,对多次反馈不满意的“三多”疑难越级举报件,在征求举报人意见后召开听证反馈会,并邀请司法工作者、包案领导或上级领导作为检举控告人的代理人,与检举控告人一起向调查组询证,让群众代表来评议调查处理结果,共公开听证反馈24件,效果良好。

  问:为了从源头防控村级微腐败问题发生,涟源从几年前就开始探索开展“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风险监督”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有什么新的进展?

  答:从2017年3月开始,我们探索建立村级小微权力风险防控机制,并融合“互联网+监督”工作,将村级权力、村级事务、村级财务全部公开在网上,让小微权力始终运行在阳光下,村级“微腐败”问题有效遏制,农村信访举报明显减少。这几年,“互联网+村级小微权力风险监督”工作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提升。今年,我们出台了《关于村级小微权力风险防控改革试点重点内容的指导性意见》,在蓝田街道、桥头河镇、龙塘镇、茅塘镇等4个乡镇15个村开展深化改革试点,重点解决了乡镇管理体制不顺畅、数据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村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不科学、村干部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目前已将改革措施在全市推广。同时,我们还创新开展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公开公示工作,出台《涟源市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公开公示管理办法(试行)》,在省“互联网+监督”平台“娄底小微权力”特色板块增设了“村级资产资源”目录,全面公开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基本情况及承包、出租、转让、出让等处置情况,推动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一步完善了小微权力监督体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