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科识:精准发力 下足“绣花”功夫 全力护航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冷水江市纪委监委精准发力,用心用情办信访,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护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近日,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专访了冷水江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曹科识。
问:冷水江市开展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行动的思路是什么?
答: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今年,为实现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目标,我们既尽职尽责,全力快速办理,又用心用情,做到案结访息,总的思路是“三清促三量”。一是线索“清仓”减存量。对未办结的多头举报、重复举报的积压信访件进行去重整合,问题线索清仓见底。加大越级重复信访件和扶贫领域信访件的办理力度,实行提级办理,明确由1名副书记牵头加1名纪委常委或监委委员包案,联系部室具体承办。6月30日,未办结的去重信访件68件予以全部办结,其中扶贫领域信访件8件。二是责任“清晰”遏增量。一方面压实属地党委主体责任,明确“一把手”为信访办理第一责任人,对初信初访问题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明确要求就地化解,切实解决干部思想麻痹、畏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干部实行全员办信,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现实情况,建立信访件联办机制,运用市乡一体化的优势,有效解决人手不够、力量不足的难题。今年1-9月,市纪委监委受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9件,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受理扶贫领域信访举报15件,扶贫领域信访举报件同比下降25%。三是动态“清零”提质量。减存量、遏增量是前提基础,问题线索动态清零是终极目标。市纪委监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在时间、人力、精力上“三集中”,建立包案、预警、督办、联审和回访等工作机制,破解信访件办理难题,实现办信质量和办理效率“双提升”,确保如期实现动态清零目标。在扶贫领域信访件办理过程中,立案16件,退还群众资金21.2939万元。
问:冷水江市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如期办结并实现动态清零,主要有哪些做法?
答:我们主要是以“五个一”工作法建立工作机制,确保办信质效。一是一案一包干。实行片区包干制,7个纪检监察室对应联系7个片区,可以统筹调配片区内的人员力量和资源,促使片区协同作战,整体联动高效。二是一案一预警。倒排工期,明确办结截止时点和“倒计时”,对办信情况“一周一调度,每日报进度”,对逾期未办结的进行通报、约谈。先后约谈进度较慢的1名镇党委书记和1名镇纪委书记,发出《预警通知书》67份,公开通报表扬部门和单位14家,批评办结率低的部门和单位9家,以责任落实倒逼工作落实。三是一案一督办。主要领导“带件下访”,深入一线,到重点乡镇调研督办信访件,协调解决办信困难和问题50余个。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常态化联点督查组“带件下查”,查办信进度、办结情况、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和息访息诉情况,实现督查、办信两不误。四是一案一联审。对扶贫领域信访件实行“四审”,由承办部门报审、审理室联审、包案联点领导审核、主要领导终审,层层把关,确保件件达到“八要”标准。其中1件时间跨度长且多头重复举报的信访件,市纪委监委会同相关职能单位共同会商,分析论证,联审会商办结。五是一案一回访。实名举报件在规定时限内向举报人做好启动调查告知,办中、办结的沟通反馈工作。对反馈不满意的举报人,包案组主动预约回访,并多次反馈,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对生活困难的信访举报人,予以人文关怀,让举报人倍感温暖,自愿息诉息访。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行动中,我市信访件按期办结率100%。脱贫攻坚民意测验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问:你如何看待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行动?
答:《吕氏春秋》中有句话很受启发:“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问题求实效就必须抓关键和根本,巩固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行动工作成效,确保其管长管久、管深管远,关键和根本是落实责任,个人觉得需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治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和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强化制度执行,推动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监管责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二是要持续一体推进“三不”,在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同时,督促有关单位针对问题症结,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加强警示教育,堵塞监管漏洞,提升治理效能,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三是要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既要严肃纠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要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用好容错免责、失实举报澄清等制度,为实干者减负、为担当者担当,激励与约束并重,为进而推进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工作局面。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