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纯明:持续发力护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近年来,临武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重大政治任务,提高站位、主动靠前,坚持问题导向,严格监督、精准执纪,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一以贯之、一战到底的决心护航脱贫攻坚决战决胜。近日,临武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戴纯明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问:临武县纪委监委是如何履行监督职责,护航脱贫攻坚的?
答:近年来,我们通过列准“三张清单”,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一是高位推动,统筹推进。县委、县政府制定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考核工作方案和考核细则,将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考核、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和绩效评估内容。明确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清单,建立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13个行业项目职能清单,压紧压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清单,全方位推动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责任明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精准发力,督改并举。通过开展自查自纠、常态化督导排查、入村督查、大数据碰撞比对、“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回头看、惠民惠农专项治理等方式,从细从实发现问题、列明清单,边督查、边整改,明确各单位、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问题整改第一责任人,有力有序推动各项问题整改落实。今年来,全县扶贫领域共发现问题34个,督促整改到位32个。三是严查快办,精准执纪。建立县纪委各内设机构、县委巡察办、县扶贫办、县审计局等有关部门统筹协调的线索受理处置机制,对反映的问题线索建立清单,按照“一周一收集、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的原则,分类管理、限期查办、挂牌督办,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3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5人,问责干部12人,追缴违纪资金212万元。
问:临武县在开展“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回头看”方面有哪些新举措、新成效?
答:一是突出问题导向,压实主体责任。实行“县统筹、职能部门负责”的管理体制,各职能部门、各乡镇围绕本部门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集中治理“回头看”。督促主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逐一开出问题清单,明确细化整改责任,持续督促各职能部门推进问题整改,建立与治理专题项目实施单位的沟通联系机制,做到一项目一档案、一专题一报告,实施对口监督。 二是突出精准发力,打造立体监督。推行“监督检查部门对口监督、扶贫职能部门行业监督、派驻纪检组驻点监督”的立体化监督模式,立足“监督的再监督”定位,通过调研督导、日常检查、专项巡察等方式,抓早抓小,抓长抓常,做强日常监督,形成常态,提升脱贫质效。县纪委县监委坚持主动监督、靠前监督,开展扶贫领域专项监督检查9次,发现问题97个,下发整改交办函25份。三是突出以案促改,实现标本兼治。坚持以案为鉴、以案示纪,持续深化通报曝光和警示教育影响。今年以来,共通报扶贫领域典型案件6期22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警示教育18次,3000多名党员干部接受教育。把建章立制贯穿专项整治工作始终,坚持边整边改,加强内控机制制度建设,督促职能部门建立扶贫、惠农惠民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管制度体系,将建章建制与“1+X”监督执纪模式结合起来,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确保扶贫领域“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方”。
问: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阶段,临武县纪委监委将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答:一是紧盯脱贫“四不摘”。聚焦脱贫攻坚关键领域、关键节点,督促各级各部门强化领导、落实政策、保障投入,严肃查处“两个责任”落实不力问题,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政策、脱贫措施、扶贫资金监督监管机制,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作风漂浮、脱贫政策落实不到位、脱贫措施不实问题,严肃监督、精准执纪,确保脱贫攻坚成效到位。二是紧盯基层“微腐败”。继续推动“互联网+监督”成果运用,进一步拓展平台民生资金录入项目、录入标准,加强对村级财务事务公开制度执行情况监督,对脱贫攻坚上级直达市县资金、上级政策扶持、相关产业帮扶全程监督,建立和完善职能部门、乡镇“微权力”监督清单,保障各项民生资金、政策落实到位,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员作用,从源头治理对扶贫资金“分蛋糕”“动奶酪”等“微腐败”问题。三是紧盯信访“最后一公里”。进一步畅通视、电、网、信四位一体和县、乡、村、组“四级覆盖”的举报平台建设,探索问题接收、线索报送、综合研判、查办处置、结果运用的“链锁式”信访处置工作机制,进一步集中力量对重复访、越级访较多的乡镇开展集中攻坚行动,营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信访不出县”的良好氛围。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