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小兵:专项治理工作要突出区域“成色”

近年来,零陵区纪委监委坚持“惩”、“治”结合,强力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近日,零陵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代理主任汤小兵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问:零陵区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有哪些经验做法?
答:一是细化责任分工、压实“两个责任”,确保专项治理组织有序。根据“谁主管、谁牵头整治”的原则,夯实行业牵头单位主体责任,要求既要将行业整治责任分解细化到单位各部门,又要把整治责任传导到乡镇和村一级,并聚焦行业整治重点,按照时间节点,抓好集中治理。要求乡镇纪委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紧盯扶贫资金和项目,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督查督办,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推进有力。通过信访举报、数据比对、集中整治、专项巡察和村务监督月例会等渠道,广泛收集问题线索。把发现问题、查处问题、解决问题贯穿整治活动始终,并建立快速问题移送机制。把“拔”了的 “毛”退还给群众,让群众得到实惠,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坚持工作通报每月发,典型案例通报定期发,广泛使用交办、督办、约谈等方式,压实责任主体责任。三是创新工作亮点、强化制度建设,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长效。实施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推行的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制度,重点突出41个省定贫困村的扶贫资金及扶贫项目的监督。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监督功能,高标准建设334个村级服务平台,对接256项权力下放,公开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等事项103项;大力推广“互联网+监督”和“三湘e监督”,公开事涉农惠农项目148项,推进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的落实。试行容错纠错机制,根据省市安排,试点探索“容错纠错机制”,2019年来,全区共容错纠错案例5起7人,提拔重用扶贫干部21人。如,2020年4月,大庆坪乡财政所所长胡某军、毛坪里村党支部书记王某军、楚粤亭村党支部书记唐某潮挪用扶贫奖励资金修建村级公益项目的问题,已经区纪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容错纠错,拟报区委常委会审定。
问:零陵区扶贫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答:2018年来,全区共排查发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000余起,立案242件,结案188件,党纪政务处分188人,退还群众资金231.23万元,公开通报曝光34期65件84人。突出贡献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有人做事”提供根本保障。通过常态开展扶贫工作队员驻村情况督查,督促全区扶贫工作队员作风转变,严格按照“每月不得少于20天吃住在村”要求,确保脱贫帮扶“有人做事”。3年来,全区933名扶贫工作队员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2400余起。二是为“能做成事”提供有力鞭策。区纪委监委牵头组建3个扶贫工作专项督查组,对全区334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实行定期督查、每季排位,强力推进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为“能做成事”提供有力鞭策。3年来,全区贫困人口12187户43084人的人均实现了逐年增长的目标,2020年年人均纯收入达13534元,完成全区制定的扶贫工作目标。三是为“成绩突出”提供显著贡献。3年来,通过查处一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典型问题,广泛开展“纪委喊你来领钱”活动,先后组织大规范的专项资金清退活动3次,全区累计退还群众资金221万余元,进一步扩大群众获得感。
问:零陵区打算如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答:一是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确保专项治理目标明确。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专项治理,及时向同级党委报告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方向正确、目标明确、任务清楚。二是强化纪委监委职能,确保专项治理效果明显。纪委监委要重点突出监督后的再监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为抓手,严惩治理工作中应付了事、要求不高,牵头不落实、问题不移交等行为。广泛通过谈话、函询、监察建议等压实主体责任。利用“四不两直”的督查方法,构建“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整改问题→建章立制→形成长效”的链条治理模式,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三是充分结合本地实际,确保专项整治特点突出。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做到方向明、底子清,整治有方法、效果有预期,坚持做到“小切口、大治理”,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做事倍功半的治理。四是突出人民中心地位,确保专项治理社会效应。一要让群众明白,要广泛开展专项整治宣传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晓我们整治什么?怎么整治?可向哪些部门和单位反映情况?二要让群众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参与到专项治理的监督中来,让专项治理工作走好群众路。三要让群众受益,广泛开展“纪委喊你来领钱”类似的专项行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专项整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确保专项治理的社会效应得到有力彰显。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