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曙光:吹响“冲锋号” 跑出“加速度” 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今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耒阳市纪委发出最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尽锐出战,整体联动,跑出了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的“加速度”。近日,耒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昌曙光接受了省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办公室的专访。
问:在夺取脱贫攻坚胜利的最后关头,耒阳市纪委监委是如何跑出“加速度”的?
答:一是发出最强“动员令”。组织召开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加强监督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推进会,明确监督任务,列出监督清单,特别是对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安居扶贫等行业扶贫牵头单位重点关注,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抓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最后胜利的监督执纪合力。二是织出最密“排查网”。市纪委监委全体班子成员下沉一线,对全市各乡镇(街道)扶贫问题“清零”工作开展实地督查,共实地督查乡镇(街道)30个,抽查村(社区)57个,走访群众184户,发现和督促整改问题110个,约谈扶贫主管部门负责人3名。各派驻纪检监察组按照责任区分工,结合日常监督执纪工作,指导督促所联系的乡镇(街道)纪(工)委对本乡镇(街道)清“零”工作开展监督检查。三是打出最严“问责拳”。紧紧围绕“四个严查”涉及问题,精准执纪,严肃问责,持续形成不敢腐的震慑。今年1至10月,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91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6人,组织处理65人;追缴资金38.56万元,上交财政资金26.74万元,退还群众资金11.82万元。
问:耒阳市纪委监委在推进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动态清零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答: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办信处访方式,提升信访办理质效,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2020年1至11月,耒阳市纪委监委共受理扶贫领域信访件17件,同比下降59.52%。一是下沉接访缩短干群距离。进一步健全“信、访、电、网”四位一体的信访举报体系,不断完善接访工作机制,将每周二定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固定接访日,实行轮流接访,切实发挥领导在解决信访举报问题中的引领作用,密切纪检监察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今年以来,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共现场接访94批次,接访168人次。二是包点督办加快办理进度。为实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6月底前存量清零,12月底前动态清零”的任务目标,耒阳市纪委开展了扶贫领域信访线索“清零”行动,明确了每件扶贫领域信访举报线索具体承办部室(单位)、责任领导和完成时限,建立健全纪委书记遍访督查、其他班子成员包点督查、包点督办工作机制,推动办理效率提升。今年受理的17件扶贫领域信访件分别交由10名委班子成员包案化解,现全部办结。三是阳光处访提高办结质效。推行信访问题“双向承诺”制,将信访举报引向规范化轨道,为举报人和承办单位搭建一座互信的桥梁,变初访为终访,提高了信访办结质效。今年下半年,全市签订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双向承诺书》124份。针对重信重访、疑难复杂、在群众中造成一定负面影响的实名举报,及时将调查处理结果向群众公开答复,接受公开评议,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今年,共组织召开了3场信访举报现场反馈会,将3起群众关注度高的信访举报进行公开答复,并启动容错免责机制,既给了群众明白,又还基层干部清白。
问:耒阳市纪委监委如何做好入村督查“后半篇文章”?
答:今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干部分批次组成57个走访督查组,下沉到30个乡镇(街道)进行了全覆盖式的入村督查、入户走访,共走访群众563户,接待群众573人次,召开座谈会40个,征求群众意见33条,实地察看现场237个,发现相关问题28个,督促交办解决问题65个。我们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细甄别、明清单、抓落实,做实做细入村督查“后半篇文章”。一是抓好问题梳理堵源头。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做好归纳整理、深入分析总结,对共性问题在找准“根源”上精准发力。如督查过程中发现有多户贫困户反映房屋漏水问题,督查组立即督促乡镇,摸清底数,分类施策,限期整改,并健全帮扶机制助推住房安全保障。二是推动问题解决赢民心。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对贫困户反映的房屋漏雨、交通补助发放、农副产品滞销、产业分红等诉求问题,即时交办,限期整改。如督促指导灶市街道办事处发动处属各单位及19个村(社区),帮助该处一贫困户帮助解决水果滞销问题,一个星期内帮助销售柚子等各类季节性水果300箱,共计7.5吨。三是整治形式主义减负担。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工作越要实在,作风越要务实。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带头整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对于发现的各种形式主义问题,坚持小切口,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治。如对各部门对基层检查过多、过滥问题出台制度进行治理,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