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开斌:坚决扛起护航乡村振兴监督责任 ——专访郴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肖开斌

郴州市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总结和运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践经验,跟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监督,取得较好成效。近日,郴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肖开斌接受了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的专访。
问: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郴州纪检监察机关是围绕哪些重点方面,跟进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监督工作的?
答:2020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郴州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从政治监督的角度出发,立足监督执纪问责,围绕三大方面重点,谋划和推进专项监督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做到“三个坚决”:一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底线。把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运行以及“四个不摘”“五年过渡期”政策落实情况作为专项监督的首要内容,全力纠治监测对象应纳未纳、“四个不摘”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市委、市政府组建由处级干部牵头的常态化联点督导组12个,实行“每月一督、定期通报、成果互通”机制,联动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治责任落实。二是坚决确保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安全效益。紧盯村级组织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惠民惠农资金管理发放、农村基层“三资”管理等“小微权力”运行中易发多发的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问题,分类确定“一领域一专题”治理项目,全力保障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安全和效益。如,部署开展农民合作社突出问题专项监督检查,排查农民专业合作社650个,核查资金1000多笔,发现、处置问题线索38条,查处14人,有力消除监督盲点。三是坚决服务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局。市委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十大重点工作”首位,围绕“1条河”“4个县”“51个村”,作出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工作部署。市纪委监委及时跟进、主动服务,沿线区县纪委监委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将督导情况在全市通报,指导全市各地举一反三、强化监督。
问:在推进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方面,郴州市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答:在具体的工作推进上,郴州市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措施。概括而言,就是“四个子”:一是列出单子,调整优化监督清单。制定出台《郴州市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监督清单》,确定34项监督重点,因时因势,每年一调。在去年专项监督检查基础上,梳理明确4类16个“一卡通”方面重点问题,逐一制定深化治理措施,查处“一卡通”问题108个,处理117人,追缴资金359.47万元。全面推行“一县一清单”,指导 11 个县市区进一步明确监督重点,确定“一领域一专题”治理分工方案。二是扬起鞭子,督促压实各方责任。市委坚持以上率下、示范担责,制定出台《郴州市落实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全市40名在职市级领导和523名县级领导联点792个村,示范落实乡村振兴领导责任。市纪委监委出台落实专项监督工作考核办法具体措施及责任分工,形成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抓总、片区协作配合的“室组”协调联动机制。强化督促督导推动,下发工作提示4期,深入市直业务主管单位督导调研6次,向市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县市区纪委书记通报情况3次。三是拓宽路子,推进监督贯通融合。注重纪检监察、巡察、审计“三类监督”贯通协同,促进信息互通、措施互补、成果互享。在六届市委第二轮巡察中,对各县市区11个乡镇(街道)、22个村(社区)进行提级(交叉)巡察,部署开展全市乡村振兴战略项目资金专项审计,巡察机构、审计部门移送相关问题线索77件。着力发挥财政监督作用,部署开展惠民惠农资金发放数据集中比对,有效发现部分违规领取补贴疑似问题。四是办好案子,始终保持高压震慑。常态化、精准化开展监督检查、明察暗访,全市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检查活动60余次,发现有关问题190余个、问题线索50余条。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结合信访积案清零行动,推广运用“码上监督马上办”在线投诉方式,建立信访举报专门台账,向县市区转办督办问题线索2批10件,提级办理重点案件1件。坚持对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快查快结,1-9月查处问题91件,处理174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5人,追缴资金1955.34万元,退还群众资金34.23万元。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公开通报曝光典型案件23件50人。临武、嘉禾等地开展“纪委喊你来领钱”活动,及时退还被贪污侵占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等资金,受到群众好评。
问:下一步,郴州市在抓好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方面有何打算?
答:下一步,郴州市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以有力有效的监督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一是坚持以案开路,强化案件查办。持续强化乡村振兴领域政治监督,切实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严查一批违纪违法行为典型、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大监督检查、明察暗访力度,采取一季一专题的方式,集中时间精力对防返贫监测帮扶、“一卡通”资金管理发放等领域问题开展监督检查,深入发现、处置一批问题线索。实行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动态清零,对中、省纪委交办督办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提级办理、尽快处置。二是坚持精准问责,保护基层干部。始终贯穿精准理念,落实规范、精准、稳慎问责的要求,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充分保护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一些受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违纪违规问题,加以区分,慎重对待,不搞一问了之。坚持精准量纪,对违纪情节相似、涉案金额相当的同类案件,加强把关、平衡执纪,确保问责严肃性、公信力。三是坚持系统思维,提升基层治理。用好通报曝光、案例剖析有效手段,加大公开通报曝光力度,持续释放一严到底信号。对查办的乡村振兴领域典型案例,全面开展同级行业部门、同类干部群体警示教育。坚持系统推进、综合治理,结合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督促健全制度规范、堵塞监管漏洞,实现查处一案向规范一域的转变。坚持以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为实践战场,进一步锤炼提升县、乡纪检监察干部监督能力。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