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李志娟:构建监督闭环 护航乡村振兴 ——专访衡南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代理主任李志娟

编辑:不详 发表时间:2022-12-12 10:27 来源:三湘风纪网

       衡南县纪委监委坚持站在“两个维护”的高度,坚决扛牢乡村振兴专项监督责任,以靶向整治突出问题入手,着力创新监督载体、完善工作机制,构建乡村振兴专项监督闭环体系。近日,衡南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代理主任李志娟接受了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的专访。

       问:乡村振兴牵涉面广,问题纷繁复杂,在整治突出问题方面,衡南县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上级反馈、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建立“三张清单”,通过清单式监督,把问题找准、把整治抓实。一是建立责任清单。制定下发《衡南县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工作方案》,确定12个方面35条正面清单、27条负面清单,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后盾单位帮扶责任、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推动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党委政府共同抓、各有关部门协力抓的工作格局。督促各责任主体对照责任清单,统筹安排,细化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明确监督重点,落实监督责任。二是建立问题清单。围绕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惠农惠民财政补贴“一卡通”、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乡村振兴领域基层“微腐败”、农村道路建设中腐败和作风问题5个领域,组织县审计局、财政局、乡村振兴局成立4个专项监督检查组,对23个乡镇(街道)开展2轮专项监督检查,督促行业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农扶贫领域问题进行线索起底,共梳理发现6大类174个问题(其中问题线索42条)。三是建立整治清单。对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研判,并对症下药建立整治清单,督促指导相关责任单位细化整改措施,及时高效整改,通过“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总结”的方式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共下发工作提示5期,向行业监管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份,现已督促整改问题101个,同时加大问题线索处置力度。今年以来共查处“群腐”问题31个,处理121人,其中处分66人,追缴资金102.8万元,退还群众3.55万元。

       问:衡南县纪委监委在畅通信访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方面有什么创新做法?

       答:我们在完善来信、来访、来电、网络“四位一体”信访举报渠道的基础上,创新三个载体,发挥群众近距离、贴身式监督作用。一是用好“‘清’易通·‘码’上办”服务。设置“纪委书记‘码’上查”“‘码’上找县长”“‘码’上找县委书记”等二维码,并将二维码公布到每一个屋场、每一个监督服务微信群,为群众反映诉求开通“直通车”。将该平台收到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单列处理、快查快结。对实名举报者,做到受理告知、承办告知、回访告知和过程反馈、结果反馈,让举报人知流程、知进度、知结果。自今年5月份启动以来,该平台共受理、办结乡村振兴领域检举控告13件,党纪政务处分3人,组织处理8人。二是用好“屋场恳谈会+监督”制度。筛选31件疑难复杂信访举报件、28个信访举报问题突出村(社区),分别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室组负责人包案联村,已全部办结、化解。通过县乡两级纪委联合召开“屋场恳谈会+监督”会议,在群众家门口听取民意、化解矛盾、解决难题。今年以来,共组织召开“屋场恳谈会+监督”会议178次,走访群众1800余人,推动解决一批乡村振兴领域突出问题。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纪检监察报以《屋场恳谈听民声》、人民网头版以《屋场恳谈会 恳谈更肯办》予以推介。三是用好大数据监督平台。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变事后处置为主动预防,提升专项监督效能。综合运用“网上衡阳”监督服务微信群、“监督一点通”“互联网+监督”等大数据平台,共收集、处置、反馈群众诉求2189条。近期,围绕项目安排落实、资金使用管理等关键环节,通过大数据比对,对3.2万条疑似问题数据按照发现问题、分流核实、反馈系统、上级审核的工作流程,分流转交至业务主管部门核实。

       问:衡南是如何创新制度机制,把乡村振兴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成效的?

       我们坚持系统谋划、系统推进,着力织密统筹联动的监督网络。一是建立村级“小微权力”监督机制。联合组织、农业农村、民政、人社等相关部门,收集梳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权力事项33项,并逐一绘制权力运行图,明确每个事项的名称、责任主体、运行过程,让村干部能够“看图做事”,群众能够“照单办事”。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的实施意见》,明确6个监督主体的责任,以及4个方面的重点监督事项,从源头上筑牢乡村振兴第一道防线。二是建立“室组地”联动机制。按照区域就近整合、任务力量统筹兼顾的原则,将7个纪检监察室、12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及23个乡镇(街道)划分为7个片区,把监督“探头”延伸到村组,为乡村振兴专项监督赋能增效。今年以来,共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11个,党纪政务处分21人,追缴资金33.11万元。同时,推动建立村级纪检委员、廉情观察员、村(居)务监督员“三员”队伍,对村级权力运行进行贴身监督。三是建立制度“补丁”机制。对在乡村振兴领域监督检查、案件查办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督促相关部门查找制度漏洞。针对惠民利民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出台《衡南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衡南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衡南县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制度,进一步扎紧织密制度笼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