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杨发:创新监督方式方法 全力护航乡村振兴 ——专访宜章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杨发

编辑:不详 发表时间:2022-12-16 16:08 来源:三湘风纪网

       近年来,宜章县纪委监委始终扛起政治监督首责,坚持把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近日,宜章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杨发接受了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的专访。

       问: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宜章县纪委监委在推进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方面有哪些举措、成效?

       答:今年以来,宜章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实施精准监督,保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以“三个聚焦”推动乡村振兴领域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一是聚焦监督机制,凝聚“强大合力”。制定下发了《关于继续深化开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领域一专题”监督治理的措施》,完善县纪委监委班子联系指导片区和乡镇工作运行机制,强化“室、组、地”三级联动监督,统筹5个纪检监察室、10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和19个乡镇纪委监督合力,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二是聚焦监督重点,解决“急难愁盼”。重点围绕组织保障、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完善帮扶机制、耕地保护、项目衔接资金管理、人居环境改善等4个方面,制定10条监督清单,梳理8项重点领域,紧盯人、财、物关键点,实行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同时,紧紧围绕“四个不摘”、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教育、医疗、住房等政策落实情况,重点查处在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惠民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等方面“伸黑手”的“微腐败”问题。三是聚焦监督实效,注入“清廉动力”。全面推进清廉乡村建设,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一把手”、党政机构“两个清单”,将权力、责任明确到人,规范小微权利运行,注重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不断提升监督治理效能,有力解决了监督成效不明显的问题。同时,将查处的乡村振兴领域相关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通报曝光,扩大监督执纪问责成效,形成强大警示教育和震慑作用。今年以来,已发现问题25个,立行立改问题18个,下发交办函7份;处置问题线索15条,处理35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3人,追缴资金203.83万元。

       问:2020年,宜章县纪委监委在全省率先成立村(社区)公共事务监督专责机构,如何助推乡村振兴领域监督提质增效?

       答:近年来,宜章县纪委监委主要从三个方面不断深化基层公共事务监督新模式:一是坚持“考核评价+奖勤罚懒”,破解“不想监督”难题。先后建立了基层监督数据化考核、动态化调整等运行工作机制,出台了村(社区)公共事务监督考核评价办法,县财政优先落实每村1万元的村级纪检监察经费,用于村级公共事务监督室日常开支和奖励补贴;将村纪检员作为村定员干部,从经济上、政治上提高村纪检员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制定《村(社区)公共事务监督实效评价制度》,将误工补贴发放金额与考核结果挂钩,评为优秀的予以奖励并推优,不称职的给予惩诫,甚至免职或劝辞等,确保村级公共事务监督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履职到位。二是坚持“明确流程+阳光晒权”,破解“不敢监督”难题。列出9类27项村级公共事务运行风险监督点,制作权力运行流程图,让村干部严格按流程做事,通过“晒工作职能”“晒办事指南”“晒监督渠道”的形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把村民加入监督队伍,拓宽监督渠道,减少村纪检员监督压力。村(社区)监督员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线索,可直接上报乡镇纪委,由乡镇纪委按照管理权限和问题线索“两个为主”原则予以处置,提升了同级监督质效。三是坚持“实操清单+教育培训”,破解“不善监督”难题。制定村务监督实操清单,采取“一事一监督、一事一参与、一事一公示、一事一流程”工作机制,实现对村级公共事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提升基层监督规范性与实效性。同时,构建“理论+业务+实战”三位一体教育培训体系,借助“互联网+”监督平台和各村监督服务微信群等新媒体,让基层监督不再难。截至目前,全县涉村级信访量、村干部问责、村干部被立案查处同比分别下降19%、40%、45%。

       问:下阶段,宜章县纪委监委将从哪几个方面持续深化推进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

       答:下阶段,宜章县纪委监委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全力护航乡村振兴。具体来讲,就是做到“三化”:一是做实日常监督,推动整治工作常态化。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要求、重点工作、帮扶对象等新任务新要求,运用提级监督、巡审联动、智慧监督等方式,重点监督政策落实和资金分配的基层“微腐败”问题,保障各项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二是搭建联动机制,推动线索处置快速化。牢牢把握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快查快结的原则,设置乡村振兴领域问题线索核查工作专班,整合案管、信访、审理、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及乡镇纪委等力量,采取共同研判、提前介入、协同取证、联合突破等方式,不断提高问题线索办理质效。三是坚持靶向施治,推动监督执纪精准化。建立发现问题、责任认领、一体落实的基层监督治理体系,持续完善“县级主抓、乡镇落实、村级参与”的工作格局,督促县一级盯住群众长期反映的难题积案、乡镇一级盯住群众集中反映的普遍诉求、村(社区)一级盯住群众具体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以严格监督执纪助推乡村振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