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星:精准监督执纪 护航乡村振兴 ——专访芷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刘卫星

芷江县纪委监委坚持小切口、准发力,分类施策、标本兼治,靶向纠风惩腐,全力护航乡村振兴。近日,芷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刘卫星接受了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的专访。
问:芷江县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纪检监察机关是如何开展精准监督执纪的?
答:我们认真梳理近年来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和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根源,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精准施策”为抓手,有效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剖析县情民情,精准监督施策。在县级层面上,按照“一年一调整和遇重大事件动态调整”的原则,全面梳理过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基层“微腐败”、项目建设等4个领域制定15项“一县一清单”监督内容,指导16个重点行业部门开展“一领域一专题”治理;在乡级层面上,指导各乡镇结合实际,围绕县里的监督重点,制定18套“一乡一清单”,并对清单落实情况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压紧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部门主管责任。二是深入“一线”驻点,推动监督下沉。抽调民政、农业农村等乡村振兴行业领域的专业干部和业务能力优秀的纪检监察干部,组建28支“驻点监督”工作组,每月入乡驻村2-3天,全面查找政策执行、帮扶责任落实、项目建设管理、惠民惠农资金发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目前,共开展“驻点监督”2轮,印发通报2期,发现问题166个,现场督促整改问题123个,下发交办函督促整改问题43个。三是着力监督创新,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乡村振兴领域资金使用“大数据+”信息监督定期比对机制,整合财政、审计、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资源,共比对核实惠民惠农发放资金1.2亿元,督促整改问题7个,纠正违规资金380万元。建立驻村工作队定期召回机制,督促每半年开展一次阶段性考核,对存在“走读式”“挂名式”履职不力的驻村工作队员予以召回。今年来,向县旅游事务发展中心、县三道坑管理所发出交办函,对半年测评排名全县末位的三道坑镇细米溪村驻村工作队2名成员予以召回。
问:省纪委明确把清廉乡村建设作为治本之策,芷江县今年有哪些具体探索和实践创新?
答:我们坚持以清廉乡村建设为引领,通过采取“三严”措施,着力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淳”的清廉乡村。一是严格信息公开,算好群众“明白账”。推行栏目、语音、网络“三公开”机制,即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村级“三资”的清查、使用、盈损等情况;在村级广播等公开播放惠民惠农政策,并通过面对面等方式对群众的疑惑进行解答;在监督服务微信群、“互联网+监督”平台及时公开村级财务、民生资金使用、“三资”管理等情况,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及时解决群众困惑。目前,共公开民生项目97个、民生资金6.77亿元,解答群众困惑18件。如,公坪镇高庄村开展“千亩集体经济田”流转时,村支“两委”持续利用村级广播宣传政策、前景、优势,打消群众顾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二是严格民主议事,提升群众“参与度”。通过“侗寨会”“屋场会”“板凳会”“长廊会”等院落会议形式,对村级“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群众商议评定。如,芷江镇桥边村通过“屋场会”,督促村支“两委”进一步细化公开6.8万元集资硬化道路款支出明细,把每一个小支出都公开在“阳光下”。三是严格监督检查,管好群众“身边事”。发挥村级纪检员作用,全面参与村级公共资源使用、项目建设、集体资金使用分配等重大事项的监督。目前,全县206名村级纪检员共参与监督村级重大事项450余个,提出建议106个,避免经济损失160余万元。如,罗卜田乡枣子山村纪检员杨群通过询价比对等方式,为群众集中代购农资用品,有效化解了群众个人采购“量小价高”的现状,为群众节省农资购买成本10万余元。
问:下一步,芷江县纪委监委将如何持续推进乡村振兴领域专项监督工作?
答: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牢牢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严的基调深化专项监督检查。一是持续压紧压实责任,清除“绊脚石”。通过“四项监督”贯通协同、“室组地”联动发力,推动形成“三级书记”一起抓、党委政府共同抓、各有关部门协力抓的工作格局,坚决清除妨碍乡村振兴领域政策落实的“绊脚石”。二是持续聚焦重点领域,守住“生命线”。以“护民生、保民利”为目标,以解决群众急愁难盼问题为抓手,集中力量对乡村振兴项目、耕地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牢牢守护住人民群众的“粮袋子”。三是持续从严监督执纪,铁拳“堵漏洞”。继续发挥“驻点监督”的“探头”作用,坚持“半月一调度、一月一督导”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从严从快查处问题线索,以铁的纪律强化民生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堵塞监管漏洞、健全长效机制,助力护航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