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丈:对形式主义系列“假扶贫”要“零容忍”

”‘我根本没想到就因为搞错了几个贫因户身份证号码会挨纪律处分,这次教训非常深刻。’近日,古丈县高峰镇某村干部向某某因自己扶贫作风不实,出现‘假身份’贫困户而付出的代价懊悔不已。”
针对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系列“假扶贫”乱现,去年以来,古丈县纪委打响一场剑指形式主义系列“假扶贫”的突击战和攻坚战,以扶贫领域“六假”(“假身份”“假资料”“假程序”“假产业”“假帮扶”“假成效”)为重点,坚持靶向发力,持续深入开展治理整顿,创新建立精准扶贫新模式,增强扶贫联动,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服务,“零容忍”扶贫领域一切形式主义,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系列“假扶贫”,它不仅啃食群众的“获得感”,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更直接影响国家整体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近来,我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环境持续向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以“假资料”套取危房改造补助,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以“假程序”走过场,损害老百姓认可精准识别的公信度;以“假产业”套取产业扶持资金,既破坏产业发展,也影响扶贫成效……只有坚持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系列假扶贫“零容忍”,才能提升脱贫攻坚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释放精准扶贫红利,增加群众更多的获得感。
由于精准扶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监管存在漏洞等原因,导致系列“假扶贫”问题时有出现。以往,纪检部门将很多精力放在督查和事后惩罚上,这就难免让部分扶贫工作人员心存侥幸。这次我县纪委打响一场剑指形式主义系列“假扶贫”的突击战,无疑是一次主动出击,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对于打击系列“假扶贫”等突出问题,让脱贫攻坚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实质上就是一个“假”字,是一种可耻的懒汉行为,对形式主义系列假扶贫“零容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不仅要坚持露头就打,让形式主义系列“假扶贫”付出代价,还要进一步补上监管的短板、制度的漏洞和问责的弱项,做到常态化、动态化的监管。同时,还要设置一定的门槛和奖励措施,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扶贫工作中形式主义系列“假扶贫”等乱现。(古丈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