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开“专方”

近日,慈利县聚焦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开方,进一步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
多渠道收集线索。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发布公告、主动下访接访等形式拓宽信访投诉主渠道,利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信等现代科技手段,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和县、乡“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举报箱的作用,广泛收集信访问题线索。督促发改、民政、财政、国土、住建、水务、扶贫、审计、林业等职能部门每月对监管职责范围内涉农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开展集中排查,对发现的违纪问题线索及时移交。
巡察“利剑”常威慑。将各单位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情况、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情况作为巡察工作的重要内容,盯住“重点村”和“重点问题”,综合运用信访梳理、乡(镇)村联动、部门配合、(“互联网+监督”)平台筛选、明察暗访等五种方式,通过听对象陈述、查原始资料、看实物现场、问经手经办、访左邻右舍等方式,重点发现扶贫政策落实、扶贫项目建设、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切实发挥巡察“利剑”威慑作用。
直查快办严追责。对扶贫领域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加大监督力度,直查快办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对调查核实的违纪行为,一律从严追责问责。对向教育扶贫资金、粮食直补款、公益林补助、低保五保等民生资金、扶贫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伸黑手”的腐败问题,以及弄虚作假等作风问题,一律严惩不贷,倒逼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责任的落实。
公开曝光强震慑。对扶贫领域违规违纪典型案例,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论职务高低,不论问题大小,一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并坚持党内通报和媒体曝光相结合,扩大通报曝光范围,达到查处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
据悉,截至目前全县已受理问题线索88起,立案54人,追缴资金87万余元,通报8期37人16起典型案例。(慈利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