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零容忍”挂牌督办100件问题线索

“未按要求落实上级安排的贫困户相关问题数据核实整改,衡南县扶贫办主任刘向群受到警告处分;未按要求住村,耒阳市发改局驻坛下乡石坝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耒阳市发改局主任科员蒋小清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6月13日,衡阳市纪委在官方网站通报4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释放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露头就打、动辄则咎的强烈信号。
按照上级部署,今年3月,衡阳市纪委重点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中“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腐败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急躁厌战、“四假”等作风问题,基层涉黑涉恶腐败、充当“保护伞”、扫黑除恶不力问题,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行动,核心在干部,根本靠作风!”在全市扶贫工作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建新的话掷地有声。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衡阳出台《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试行)》《脱贫攻坚实施主要责任的问责规定(试行)》,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7大类36种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厉追责问责,通过问责倒逼作风转变,助推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履职尽责。下发《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32条措施》,规范扶贫人员选派、明确职责任务,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激励,激发驻村工作队员担当意识。市委市政府派出36个督查组和4个专项督查组,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对驻村帮扶工作队履职情况开展常态化督查,对履职不到位、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严格落实“五个一批”问责处理。
市纪委严肃监督执纪,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四个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织密监督网络,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四风随手拍”、电视问政等渠道,受理群众举报。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定期收集扶贫、审计、巡察、信访等部门移送的线索。针对发现的1000余件问题线索,市纪委筛选100件可查性强的挂牌督办,选取30件处理不到位、影响较大的,由市县两级纪委直查直办,深挖细查、一查到底,形成强大震慑。
衡阳县大安乡三阳村原村委委员蒋月兰骗取国家粮食补贴资金20181.61元据为己有,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在申报危房改造项目过程中优亲厚友、私分危房改造资金,衡南县冠市镇旦陂村原支部书记周青生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原支部委员刘树立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在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重拳整治的雷霆之势下,一批向扶贫资金伸黑手的“蝇贪”应声落马,群众拍手称快。
“对脱贫攻坚不力的党员干部严格问责,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零容忍’,形成风清气正的脱贫攻坚政治生态,向组织和人民交上一份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衡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包昌林介绍,截至5月底,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查处131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75人,组织处理56人,退还群众资金24.045 万元,上交财政资金25.98万元。(衡阳市纪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