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汝城:以正确执纪导向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8-07-06 18:00 来源:三湘风纪网

    今年以来,汝城县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积极采取容错免责、整治纠错等一系列措施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破除“怕而不为”、鼓励“敢作敢为”、杜绝“胡作非为”,以正确执纪导向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一、容错免责开道,为敢为者“上保险”。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制定《关于保护和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意见》,树立事业为上、宽容失误、实事求是、宽严相济的监督执纪导向,建立完善容错免责、澄清保护、激励保障等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一是用好容错免责。划清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徇私的界限,精准适用容错免责机制。目前,已对主动担当作为、光伏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在大坪镇门前岭光伏发电项目中集体研究决策选址失误的光伏扶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宋某松免予责任追究进行公示。积极运用澄清保护机制,及时通过实名反馈、媒体报道等方式为57名干部澄清不实信访问题,坚决为党员干部挡住“冷枪暗箭”。二是加强回访教育。做好执纪问责“后半篇文章”,出台《对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谈话工作办法(试行)》,由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带队,采取登门恳谈、集中座谈、书面访谈等形式,每年对受处分或处理人员定期回访谈话,为受处分或处理干部宽心解压、鼓劲加油。三是重给干事平台。出台《受党纪政务处分或组织处理干部跟踪教育管理使用办法(试行)》,对受处分或处理的干部,由所在单位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对影响期满、真心悔过、实绩突出的干部,及时向县委建议重新使用。
    二、整治纠错助力,给想为者“卸包袱”。坚持把专项整治作为纠错改错的重要抓手,动员各乡镇各单位全面查纠近年来八项规定、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主动纠错、勇于改错的干部免于处罚或从轻、减轻处罚,引导干部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错误,主动挽回损失和影响,防止矛盾激化、损害发展大局。今年以来,该县先后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财政投资性建设项目专项治理,引导全县干部职工主动自查自纠。其中,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发现问题1778起,清退资金1698.92万元,纠正违规配备使用办公用房面积10.66万平方米,停建项目4个;财政投资性建设项目专项治理发现违规项目资金239笔3822.49万元,已清退违规套取项目资金395.83万元,对不按时如实自查自纠的房产局原局长、井坡镇原任和现任党委书记进行立案查处,对主动申报套取资金的问题逐笔进行梳理甄别,确保准确研判、妥善处置。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让许多干部职工放下思想包袱,更好履职干事。
    三、严格问责托底,让乱为者“尝苦果”。出台《关于推进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建设的意见(试行)》,做好预防、教育、挽救、惩处“四篇文章”。一是严守法纪底线。在适用“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和容错纠错等机制时,注意把握适用情节、划清界限,对不该容、不能容的坚持“零容忍”,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以雷霆手段惩治腐败,震慑贪腐者、挽救落水者、警醒失足者。今年以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47件,结案77件,分别同比增长90.9%、48.08%,其中涉及科级干部29人。二是坚持问责托底。在积极运用容错免责的同时,紧盯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问题,通过免责问责这一辨证的两手把容错免责相关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今年以来,通报曝光12名违反工作纪律的驻村帮扶队员,问责“为官不为”3人,因落实“两个责任”不力被问责党员干部2名。三是注重治病救人。充分发挥第一种形态“治未病”作用,定期梳理谈话函询、作风建设、专项整治等方面情况,列出谈话对象和相关问题,交由分管县领导及所在单位进行约谈。今年以来,共开展谈话提醒881人次,其中处级干部15人次、科级干部372人次。通过及时咬耳扯袖,既给党员干部拧紧了纪律阀门,又帮助他们卸下心理包袱,最终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