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扶贫来不得“花架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之一就是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国纪检监察报8月7日)
做好扶贫工作,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而不是招招“花架子”,步步“唱空腔”。毛泽东同志说过:“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是关系贫困百姓生活疾苦的政治任务,是事关民心向背的攻坚战,不是少数干部摆“花架子”的政绩工程,更不是个别干部“唱空腔”挂职提拔的“前奏曲”。作为纪委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扶贫领域作风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监管,严查扶贫领域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确保扶贫工作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增强弱项,拉近“最后一公里”,带动“最后一群人”。
加大扶贫领域作风监督,拉近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的距离。扶贫干部必须摒弃“花架子”,身子入基层、心思在基层,感情融入基层、发力于基层,才能和贫困群众“实打实”讲真话,“面对面”做交流,“心贴心” 办实事。纪检监察机关要抓重点,进一步强化扶贫领域作风监督。对在扶贫过程中跟贫困百姓“打官腔”“扮官样”、“摆官僚”的消极作风问题严肃批评教育,引导广大扶贫干部脱下“西装”穿上“农装”,摈弃“官话”讲“农话”,放下“架子”挑起“担子”,深入农野田间地头,走进贫困百姓家中,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以优良的干部作风筑牢扶贫工作成效。
强化扶贫领域资金监管,确保扶贫资金落实到位用之于民。纪检监察机关要开通绿色通道,对涉及扶贫攻坚领域的举报和控告优先受理,优先审查,积极保护贫困群众对“小官巨贪”问题和各类“苍蝇级”案件的举报热情;要加强对扶贫办、民政、水利、环保等职能部门扶贫资金的监管,对各领域扶贫资金的流向开展专项财务监督检查,做到异地交叉互查、全面清理核查;加大扶贫资金监督跟踪力度,做到扶贫资金项目到哪里,纪委监委的的监督就跟到哪里,不断扎牢扶贫领域资金监管的“鸟笼子”。
严厉打击扶贫领域职务违法犯罪,对扶贫领域贪腐行为“零容忍”。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反腐“成绩单”“大老虎”纵然可恶,但扶贫领域贫困群众身边的‘苍蝇’更让人憎恨。少数党员干部将贪婪之手伸向扶贫领域,挫伤了党和贫困群众之间的感情,纪委监委必须加大打击力度,还贫困群众一个公道。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多发生在乡镇站所和农村基层组织,纪委监委必须精确施策、精准发力,充分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能,坚决依规依纪依法打击发生在扶贫攻坚领域的贪污、挪用、滥用职权等各类职务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惩治力度,在精准扶贫中,坚持以民为本,“一手割草除根,一手改良土壤。”(长沙市雨花区纪委监委 李波)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