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四管齐下” 严惩动扶贫“奶酪”行为

“想不到这些钱还能追回来,感谢纪委的同志……”近日,中方县泸阳镇原岩子元村贫困户张某义拿到了被该村原文书张某述索取的5000元“好处费”。这是今年中方县纪委监委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守护扶贫“奶酪”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该县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统揽纪检监察工作全局,强化精准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对动扶贫“奶酪”的行为零容忍、严惩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行监督责任力度还不够,作为纪委书记很惭愧。”近日,在该县纪检,监察工作推进会上,某乡镇纪委书记因履行监督责任不力在大会上作表态发言。
如何让脱贫攻坚的“挑担人”扛起责任?该县专门成立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并先后出台考核奖惩、问责办法等8个文件,建立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作呈报制度、明察暗访制度、典型案例通报制度、工作滞后警报制度和工作进度旬报制度。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履职不到位、工作不落实、效果不明显的,直接问责相关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
今年来,已问责处理履行“两个责任”不力的领导干部16人,给予党纪立案9人,党纪政纪处分9人。
“请问您在申请护林员指标时,村干部和镇政府相关人员有没有向你索要、收取好处费?”7月19日,中方县纪委监委分成8个组,深入贫困村开展开展“双贴一提高”活动。
为深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该县一方面坚持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设置举报箱、发放监督卡,在各村设置廉情督报站,设立来电、来信、来访、网络举报“四位一体”举报平台;一方面加强与县扶贫、审计、财政、民政、检察等部门工作联动,通过开展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形成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的线索摸排机制;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双贴一提高”活动,将每月19日的“下访群众工作日”打造成为全县纪检监察干部联系群众的亮丽名片,主动深入基层进行走访摸排,收集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线索。
今年1-7月,全县纪检监察干部下访450余人次,走访重点村77个,排查问题线索42条。
“全县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坚持常态督查暗访,紧盯扶贫领域问题突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的乡镇和部门,实施精准监督,筑牢监督‘防火墙’”。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来,该县将全县12个乡镇、130个村、九大行业扶贫牵头单位、58个部门和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监督范围,聚焦产业扶贫资金拨付使用,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惠民资金“一卡通”、驻村工作队工作作风等,采取交叉检查、随机抽查、集中检查、点穴督查等明察暗访方式,集中力量开展监督检查28次,发现问题线索320条。同时,对12个乡镇、130个村以及10个涉及民生项目建设和民生资金发放的单位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共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99条,立案40件,问责136人,退回财政专户45万元,退还群众资金27.8万元。
惩治问责着眼于“严”
近日,在中方县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中,一批扶贫领域“蛀虫”被查处,其中中方县企业社会保险局办公室主任杨丽军利用职务便利,以其远房亲戚“袁某某”名义办理了一张邮政储蓄卡,通过虚增工资的方式,从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先后36次从中方县企业社会保险金账户中套取社保金250多万元。2018年6月13日,杨丽军受到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处分,涉嫌贪污犯罪问题移送中方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违纪资金依法予以追缴。
今年来,该县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当好监督的主力军、急先锋,对精准扶贫中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要“利剑出鞘”,敢动真碰硬,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蝇贪蚁腐”,对敢动群众“奶酪”者坚决严查严办、严惩不贷。
今年来1-7月,全县扶贫领域共立案73,查处人数203人,其中组织处理172人,党纪政务轻处分28人,党纪政务重处分2人,移送司法4人,追缴资金236.19752万元,清退资金76.4261万元。(中方县纪委监委)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