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区:围绕精准扶贫开展精准监督

“武陵区芦荻山乡社木铺村党总支书记梅其胜实施扶贫项目弄虚作假问题。2016年,社木铺村在实施11.08万元的“以工代赈”扶贫项目过程中,未按规定对外发包,由村干部签订虚假施工合同,梅其胜对此负直接责任。2018年3月,梅其胜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近日,武陵区纪委监察委通报了基层党员干部违规操作扶贫项目的典型案例。
今年来,武陵区纪委监察委以精准监督发现具体问题,以精准检查强化执纪问责,着力在精准监督、精准检查上下功夫,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廉洁、高效落地落实。
紧盯关键,重点整治“三不高”。聚焦责任不落实、侵害群众利益、扶贫项目推进缓慢等15个整治问题,围绕扶贫项目建设、扶贫政策落实、解决群众诉求等关键事项,以发现和解决时效不高、质效不高、群众满意度不高问题为重点,多形式对各乡镇、各单位扶贫政策落实、扶贫对象识别和扶贫措施确定等情况进行检查,不定期对帮扶单位、帮扶工作队、联户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开展谈心谈话达2422人次,确保了全区扶贫领域作风持续向好向上。
走村入户,重点落实“早和快”。早摸底,通过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公布信访举报电话,通过走村入户摸排、深入基层集中接访、设置问题反映点等方式,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和纪律规定,收集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线索。快排查,将摸底收集到的问题及时建立“扶贫领域专项工作”问题线索台账,逐条登记汇总、分类建档、批转办理,核实扶贫对象家底和症结,强化跟踪办理,确保问题线索大起底、无遗漏。通过摸底排查,共发现有价值扶贫领域问题线索31个。
标本兼治,重点依靠“三监督”。探索建立“互联网加监督+群众监督+纪检监督”的一体化联动监督模式。紧盯涉及资金管理、项目管理、贫困户资格认定等重要岗位人员,以整治利用资金管理权“寻租”、利用项目管理权“寻租”、利用资格认定权“徇私”为重点,通过将互联网+信息比对结果及时公示,收集群众反馈意见和建议,配套纪检监察机关快速处理,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查明不放过、追责不到位不放过,着力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截至2018年8月,已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4起,党纪政纪处分6人,组织处理19人。(武陵区纪委监委 刘英启)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