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互联网+监督”助力精准监督

今年来,常德市高度重视“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与管理,积极发挥平台大数据优势,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实现精准监督、靶向治理。
部署调度不走过场。市、县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委、市纪委主要领导多次部署调度“互联网+监督”工作,建立了“一周一报告、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的工作机制。同时,所有区县(市)将“互联网+监督”平台纳入电子政务系统框架,明确2-5名专人负责运维,并由财政全额保障工作经费。各地各部门从宣传推广、人员培训、数据更新、问题线索处置等方面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督”平台工作。3月份,市纪委市监委出台了《常德市“互联网+监督”平台运行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对平台运行管理工作不力的,将依据有关规定严肃问责。
数据公开不留盲区。全市上下一盘棋,制定了标准统一的公开目录,其中市本级编制了民生项目目录清单260项。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公示村级财务收入表65063张、涉及金额42.48亿元,公示财务支出表150875张、涉及金额40.3亿元,公示发票数量395542张,实现了民生项目资金和村级财务数据全公开。截至8月底,全市“三湘e监督”微信公众号用户数为10.8万余人,通过全面公示公开,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问题查处不打折扣。积极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优势,为实现精准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对“互联网+监督”问题线索建立专门台账、实行动态销号管理,7月份,完成了省纪委交办的平台大数据比对发现贫困户有房有车辆和贫困户识别不精准等1031条疑似问题的核查和处理,共处理242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0人。1月至8月,市、县两级平台共收到投诉举报92件,责令整改12件,处理16人,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
“要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作用,让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要运用好‘互联网+监督’平台,该录入的数据要录入、该公开的信息要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互联网+监督’平台要动态更新数据,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从纪委全会到每季度纪检监察工作讲评会,常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罗翠林逢会必谈“互联网+监督”平台重要性,安排部署平台相关工作。下一步,常德市将有效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的监督职能,建立健全扶贫、涉农惠民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制度,用精准监督护航脱贫攻坚。(常德市纪委监委 文忠云)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