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湘潭市:用好大数据 监督再发力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8-09-13 08:18 来源:三湘风纪网

    今年8月,湘潭县中路铺镇向人民群众推广“三湘e监督”平台,2名村组干部因知晓村级财务开支能在平台上查阅,受到教育和震慑,主动向镇纪委交代了违纪问题并上交违纪资金7000元。截至2018年9月5日,湘潭市关注“三湘e监督”微信公众号人数突破11万人,实现了关注人数连续6个月增加。今年以来,通过“三湘e监督”平台数据碰撞和对比,共发现疑似问题线索11282条、交办11282条,全部办结。受理和交办问题线索501件,现已办结481件,立案查处9件,处理196人,其中党政纪处分8人,谈话提醒批评教育73人,通报诫勉112人,组织处理3人,追缴资金69万余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高位推动。湘潭市把“互联网+监督”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加强扶贫和民生领域监督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组建协调领导小组,下发工作方案,明确“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信息公开、监督问责责任主体,建立“发现问题线索—问题线索整改—问题线索销号”机制,开出任务单、画出路线图、列出时间表。湘潭市“互联网+监督”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任副组长,湘潭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湘潭市“互联网+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后,各县市区分别成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各县市区党委书记任组长,制订具体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专人负责,全市共配置“互联网+监督”平台账号505个,与民生资金相关的部门全部接入“互联网+监督”平台,接入率为100%。
    二、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工作接地气,才能有人气。湘潭市将“互联网+监督”平台的宣传推广工作与“文明创建”、“五联五问”、“民调大走访”、“四责四诺”、“结对帮扶”等工作相结合,印制宣传单,粘贴在党政机关和各办事大厅的显要位置,制作宣传片,介绍平台作用和操作流程,并在各种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党员干部深入到集市商场、公交岗亭、工厂车间、田间地头等基层一线进行宣传推广,发放宣传单8万余份。同时,要求党员干部积极关注使用平台,并主动向群众推荐介绍该平台的作用和功能,扩大平台在群众中的知晓度和关注度。各职能部门也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广措施,精准发力。如市卫计委将“互联网+监督”工作嵌入“互联网+健康湘潭”微信公众号,采取通过扫微信公众号加关注优惠挂号费5元的方式来推广;市交通局在公交站牌和公交车粘贴宣传画2000余份来宣传推广,湘潭电视台通过二维码上荧幕等途径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制作宣传动画在每周播出的湘潭“党风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中持续播出。 
    三、真督实查,整改联动。今年8月,湘潭市纪委监委、市财政局、市农委等部门联合成立督查组,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通过查阅资料、发放问卷调查,走访村民群众,面谈镇村干部等方式,紧紧围绕民生项目资金“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干了什么事、效果怎么样、有没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共发现问题线索21条。对督查中发现的数据录入不及时、不规范,附件上传不完整,民生资金项目分类笼统、资金流向不清晰等问题进行现场交办,约谈相关当事人15名,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四、规范处置,反馈促动。湘潭市将“互联网+监督”工作与“纠四风、治陋习、树新风”,扶贫领域腐败作风问题,“雁过拔毛”等专项治理工作相结合,对优亲厚友、截留挪用等群众反映强烈、涉及民生到户资金、性质恶劣的问题线索,重点督办、限期办结。平台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两必”:受理时必须与举报人沟通联系,告之受理情况和询问具体情况,让举报人放心;核查结束后必须向举报人进行反馈,查核不实的要说明核查过程及相关政策依据,查核属实的要告之处理结果。今年3月,雨湖区万楼街道村民通过扫码关注“三湘e监督”,进行实名投诉举报,雨湖区纪委为该村村民追回了征地拆迁补偿款40多万元,还查出了4名村干部“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群众拍手称赞。(湘潭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