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衡阳:专项治理伸向扶贫领域项目、资金的“黑手”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8-11-09 14:56 来源:三湘风纪网

    临时租购家禽“假装”产业扶贫项目、虚报伪造资料骗取国家扶贫资金……今年,衡阳市纪委监委大力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一批向扶贫项目、资金“伸黑手”的典型问题被严查快办,有关职能部门受到严肃问责。
    1至10月,衡阳市扶贫领域专项治理立案311件,处分处理1099人,移送司法机关12人,公开通报曝光111件327人。
    衡阳市纪委监委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主要涉及截留、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等。“套路”包括以他人名义,虚报农田面积,骗取国家粮食补贴资金;利用职务便利伪造资料,骗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伪造工程合同,套取国家移民后扶专项资金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等。
    常宁市板桥镇党委书记段某伙同常宁市板桥镇动物防疫站站长詹某以虚增鸡苗采购单价方式骗取国家产业扶贫资金68120元,2018年9月两人均受到开除党籍处分;衡阳县石市镇金屏村会计刘某以该村贫困户的名义虚报危房改造资料,骗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2万元,2018年10月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
    衡阳常宁市新河镇湘江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2017年11月,湘江村为应付上级检查,临时购买和租用家禽家畜建设产业扶贫项目。检查过后仅一个半月,因管理不善、缺乏养殖技术,购买的家禽出现大面积发病死亡和部分丢失的问题。最终,这个所谓的产业扶贫项目全面失败,造成经济损失10余万元。市纪委监委第一时间交办和督办,常宁市委迅速整改。2018年9月,新河镇、村两级14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处理。
    自年初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衡阳市纪委监委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进行“大数据”比对等手段,整合信访举报、媒体监督等渠道,已受理和发现问题线索1603件,并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衡阳市纪委监委 李涛 王健萍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