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北湖:以案施教敲警钟 标本兼治促脱贫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8-11-15 09:16 来源:三湘风纪网

    今年来,北湖区深度聚焦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铁面执纪、深化治理,把做好执纪审查的“后半篇”文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把腐败分子“揪出来”,又让反面典型“站出来”,既给广大党员干部“敲警钟”,又给问题单位“析病源”,更为推动标本兼治“开药方”,督促问题单位杜绝“过关心态”,引导广大党员摒弃“看戏心态”,推动警示教育精准“入心”,释放标本兼治的综合效应。
    一、用好“活教材”,强化以案明纪,集聚“洼地效应”。区纪委监委出台《关于推进全区党员和公职人员警示教育全覆盖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制度化、多元化、常态化的警示教育活动,集聚明法纪、知敬畏、守底线的“洼地效应”。依托“一案一警示”廉政教育活动,督促案发单位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或干部职工大会、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警示教育大会或廉政谈话提醒会等形式,主动剖析案发原因、开展廉政风险点分析、对症下药制定整改措施。针对农网改造、科技扶贫等5项工作在全省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中排名同类县市区后三位问题,区委在对5个责任单位、8名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的同时,立即召开全区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调度会,开展集体谈话提醒,组织制定整改方案。以“一经查处、一律曝光”的坚守,坚决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今年来,区纪委监委先后通报曝光脱贫攻坚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件15起、30人次,不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依托“党纪法规教育会前10分钟”活动,通过采取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例等形式,广泛开展脱贫攻坚有关纪律政策法规的宣讲学习、讨论交流,教育党员干部2万余人次,确保明责于心、铭“纪”入脑。
    二、精准“析病源”,推动以案促改,激发“蝴蝶效应”。把以案促改作为强化警示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既解决面上问题,更强化风险防控,结合运用“1+X”执纪形式,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通过查处一例案件、剖析一类问题、健全一套制度、规范一片管理,形成以案促改、整章建制的“蝴蝶效应”。区纪委以2017年以来查处的19起精准识贫不准违纪案为重点进行深度剖析,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完善《北湖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北湖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10余个。针对2017年度省对区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举一反三,完善农网改造、科技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的工作方案、实施细则、调整通知等文件50余个。针对专项审计、纪律审查发现的精准识别不准等问题,组织开展“精准识贫专项清理”行动,减少贫困户155户581人,其中清除“四类人员”32户125人,持续放大了执纪审查的政治、纪法和社会效果。
    三、开启“探照灯”,注重以案为鉴,释放“棱镜效应”。以执纪审查发现的典型问题为镜鉴,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充分发挥专项整治“探照灯”作用,刹住不正之风滋长蔓延的势头,释放“靶向治疗”的“棱镜效应”。对标中央要求和省委、市委部署,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制定下发《北湖区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把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全区各级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列出7大项46条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清单,持续加大对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2018年1月至10月发现扶贫领域作风问题20个,受理举报7件,立案10件,处理14人,追缴违规资金17.5万元。把握实事求是原则,贯彻精准监督理念,从今年10月起,重点围绕产业扶贫、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专题,分季度抓好“一季一专题”集中治理,着力推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往深里抓、实里做。(北湖区纪委区监委  许文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