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用好“互联网+监督”织密扶贫领域监督网

2016年,宜章县关溪乡原栗木村党支部书记陈某某,在执行脱贫攻坚政策清退“四类人员”工作中,审核把关不严,工作失职,没有及时将不符合贫困户要求的陈某清退。对此,陈某某负有主要领导责任。2018年5月,陈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这是郴州市通过“互联网+监督”数据比对,查处的一起扶贫领域违规违纪典型案例。
自平台上线以来,该市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拓宽扶贫领域监督渠道,使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对精准识贫、精准脱贫、扶贫资金、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以及民生项目、民生资金分配以及村级财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防止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虚报冒领、克扣挪用、优亲厚友等、贪污侵占等问题发生。围绕“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干了什么事、效果怎么样、有没有问题”这条主线,将各类民生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分类制定、分批下达大数据碰撞比对工作计划,从市级层面进行统筹安排,下辖各县市区组织实施,实现及时、精准高效发现问题线索。
同时,该市各县市区将比对分析出来的问题线索,分门别类逐条建立问题线索台帐,实行条目式、动态式管理,据实登记问题线索所涉及的部门、人员、交办时间、问题办理、人员问责及违规资金追缴等情况并上报市“互联网+监督”办备案,确保条条有记录、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该市各级纪委监委定期对碰撞比对台帐进行清查“盘点”,逐条调查核实、逐级审核把关,确保调查核实到位、资金追缴到位、人员问责到位。着重对核查情况中问题发生时间节点、调查结论、处理结果,特别是政策及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失职失责、是否优亲厚友等进行细致甄别。
据统计,1至11月全市通过“互联网+监督”平台发现扶贫领域问题672个,责令整改71起,立案19起,党纪政务处分19人,通报诫勉209人,组织处理2人,共清理不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追缴资金245万元。实现问责一批、警醒一片、震慑一方,达到以监督问责倒逼各级各部门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以监督促规范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执纪效果和社会效应。(郴州市纪委监委 尹外平 肖志波)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