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武冈:“三项措施”规范使用扶贫项目资金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8-11-29 08:29 来源:三湘风纪网

    武冈市纪委监委日前印发通报,邓家铺镇原大龙村党支部书记刘木星、村主任刘自展因截留该村移民户马某菊的危房改造补贴款8000元用于村级经费开支均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是该市持续发力惩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又一佐证。近年来,武冈市对标“三个落实”要求,紧盯危房改造、异地搬迁、产业扶贫、对口帮扶等资金项目,通过“健全制度、推行改革、整合资金”三项措施,筑牢扶贫项目资金“防火墙”,从源头上遏制扶贫领域问题发生。
    建立健全制度。一是村级不能当业主。明确政府性投资工程村一级不能当业主,村级从业主方和施工方转变为监督者,从而铲除了滋生腐败的土壤,保证了工程质量。二是同类项目集中招投标。在该市范围内实施的各部门同一时段、同一类型项目必须统一招投标,坚持以行业为主加强规范管理和审计监督,并明确规定凡发现工程转包的企业,5年内不得在该市参与项目招投标,有效解决了项目工程层层转包的现象,加快了工程进度。三是规范资金拨付方式。拨付资金立项目必须走正常的程序,坚决杜绝以批条子形式确定资金项目,探索出一条“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一支笔审批”的资金拨付新路子。四是建筑领域实行“八个严禁”。即严禁建筑施工单位承接违法工程,严禁供电部门为违法建设供电,严禁供水部门为违法建设供水,严禁商品混凝土等相关建筑材料供应商为违法建设提供混凝土及其它建筑材料,严禁消防部门为违法建设组织消防验收,严禁国土资源部门为违法建设办理不动产登记,严禁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为利用违法建构筑物的生产经营户办理营业执照,严禁税务部门为利用违法建构筑物的生产经营户办理税务登记,有效遏制了建筑领域执法腐败。五是推行财政“三不”改革。明确财政部门不与项目业主打交道,对非法生产、非法运输、非法贮存、非法建设、非法经营的企业,财政不安排资金、不采购商品和服务、不结算资金。
    推行“六项改革”。针对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农村医卫体系建设、薄弱学校改造、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增收、农村执法等关键环节,大力突破农村民生短板,创造性地启动了新一轮“农村危房改造、医卫改革、薄弱学校改造、政务服务改革、乡镇经济发展综合功能平台和农村综合执法中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民生攻坚工程,投入危房改造资金2.25亿元,村卫生室建设资金1.09亿元,薄弱制学校改造资金2.32亿元,政务服务改革资金384万元,乡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资金3亿元,农村综合执法中心建设资金8400万元,着力解决农村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办事难、增收难、执法难等问题。该市要求所有民生实事工程进行统筹推进,实行“五统一”,即统一组织指挥、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施工、统一检查验收、统一设备配置,确保资金的节约高效使用,确保每一分钱发挥最大作用,从源头上防止了“雁过拔毛”式腐败的发生,从而预防和减少了信访总量。
    整合涉农资金。出台《武冈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武冈市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工作方案》,按照“大类间统筹、大类内打通”的办法,对可以统筹整合的所有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打捆”使用,从扶贫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监管、验收、绩效评估等重要环节着手,建立监管约束制度,围绕资金整合范围、资金使用与拨付、资金管理与监督,厘清了各个部门的权责界限,将统筹资金全部用于分类支持“五个一批”政策,实现了涉农整合资金与扶贫项目的精准对接。通过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堵塞了资金漏洞和资金拨付过程中的腐败,发挥了资金最大使用效益,彻底解决了项目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同时,强化项目资金审计,每个民生项目都有内部结算审计和审计结论审计,采取下审一级,进村入户、内查外调,有效防范糊涂工程、糊涂签证。对招投标工程擅自变更设计、预算、施工队的,不予结账,不随意安排审计定额,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健康运行。2016年-2018年共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3709.907万元。(武冈市纪委监委  喻国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