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大数据显“神威” 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93条

“我没有深入了解他家里的真实情况,不知道他在城里有一套房子,是我工作失职……”近日,保靖县在“互联网+监督”平台数据比对中,发现该县清水坪镇梁山村贫困户张某拥有一套商品房产,经调查核实后取消其贫困户资格,该村支部书记田仁东因审核把关不严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这是保靖县纪委通过“互联网+监督”大数据比对发现并查处的扶贫领域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保靖县充分运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手段,通过建立“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考核”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提升扶贫战略实施精准度,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匹配、精准帮扶与精准管控。通过大数据手段,动态掌握扶贫工作中真实、可靠、全面、及时的数据,真正把扶贫对象搞精准、把致贫原因搞清楚、把动态管理搞规范,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合理评估贫困人口状况及扶贫项目效益,为科学制定扶贫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这些标红的地方就是我们通过比对排查出的可疑数据,张海(化名)的身份证信息出现显示两个住址,这条线索需要进一步核查。”该县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大数据分析平台全面收集公安、民政、扶贫等领域信息数据,运用科技化、信息化手段,通过平台预设条件自动甄别分析,便可以自动标红可疑数据。
对可疑数据,该县纪委大数据分析中心工作人员依据政策文件等进行集体讨论、研判。对涉嫌违纪的问题线索,由县纪委信访室统一登记受理,并对问题线索建立单独专册台账,归口办理,实行动态管理、挂牌督办、处置销号。同时,县纪委每月对转交的问题线索核查情况进行追踪,重点查看执纪问责是否到位,确保大数据比对发现的问题线索查处到位、追责到位。
据了解,今年3月至11月,保靖县纪委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农村低保、危旧房改造等领域7691条信息的比对分析,共采集疑点数据1533条,发现疑似问题线索293条。经核查分析,有效投诉举报24条,立案3人,处分2人,诫勉谈话1人,提醒谈话4人。(保靖县纪委监委 龙术娥)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