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衡阳县:“三个三”工程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编辑:谢平 祝萌琎 发表时间:2018-11-29 17:29 来源:三湘风纪网

    今年来,衡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排查一批问题线索、查办一批典型案件、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出台一批制度规范”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10月份,该县扶贫领域共发现问题数126起,受理举报数21件,立案34件,立案办结32件,查处109人(其中组织处理76人,党纪政务轻处分26人,党纪政务重处分7人),追缴违纪资金61.1万元(上交财政37.38万元,退还群众资金23.72万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责+定责+问责”,推动责任落到实处。县委和县纪委监委对专项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层层动员部署,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专项治理不走样、有实效。一是主动履责。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县委坚决扛起专项治理主体责任,始终做到专项治理工作“三纳入”:纳入县委常委会研究议题、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纳入重点工作部署。成立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 定期不定期听取专项治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出思路、给办法、压担子。二是层层定责。专项治理工作启动后,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了专门办公场地,抽调了专职工作人员。明确了县纪委监委、县扶贫办、县委督查室、县委巡察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信访局等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制定、完善《衡阳县脱贫攻坚问责办法(试行)》、《衡阳县2018行业职能部门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方案,压紧压实乡镇(园区)、部门主体责任和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三是严格追责。把专项治理作为部门和乡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乡镇纪委专项治理案件查处工作作为对乡镇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开展不力的予以问责。
    二、“督查+巡察+检查”,织密监督检查网络。坚持点上着力、面上规范,扎紧织密监督检查网络。一是开展网络跟踪督查。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作用,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示,及时上传更新“互联网+监督”平台上的“民生资金”、“精准扶贫”、“村级财务”等栏目内容,发动广大群众关注“三湘e监督”微信公众号,实现更广泛的群众监督。通过省“互联网+监督”平台比对出贫困户疑似违规拥有车辆、房产线索92条,县纪委监委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核查,给予3人党纪处分,21人组织处理。二是开展“机动式”巡察。2018年6月,该县成立扶贫领域“机动式”巡察组,按照“哪里反映强烈,哪里问题突出,就到哪里巡察”的原则,发挥“小队伍、短平快、游动哨”的灵活优势,不定时间、不定内容、闻风而动、出其不意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专项巡察。2018年7月,“机动式”巡察组就发现石市镇水口村扶贫领域存在违纪违规问题并移交县纪委监委。县纪委监委直查直办,给予驻水口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尹某等4人党纪政务处分。到11月底止份,“机动式”巡察组共形成书面巡察工作通报13份,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32条。针对巡察反馈的问题线索,县纪委监委立案5起,给予5人党纪政务处分,2人诫勉谈话。三是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再监督再检查。对三类重点对象(即有脱贫攻坚任务的重点乡镇、村;重点领域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其他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省市驻县各单位;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其他人员)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再监督再检查。县纪委监委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单位和监督责任单位,要求各乡镇和重点领域扶贫单位坚持问题导向,以“没有发现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是渎职”的责任感开展自查自纠。县纪委监委重点围绕各责任单位自查自纠、立行立改等情况开展再监督再检查,并对脱贫攻坚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推进脱贫攻坚不力,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搞形式、搞变通、弄虚作假的等行为进行严肃追责问责。自2018年7月开展再监督再检查工作以来,各乡镇和各重点领域扶贫单位大力开展自查自纠。通过自查自纠,各单位发现问题103起,立行立改99起,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4起(查处人数1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人,组织处理12人)。根据自查自纠情况,县纪委监委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再监督再检查,发现问题线索4起,党纪政务立案查处9人,涉及扶贫资金34.04万元。
    三、“整改+制度+通报”,务求治理最大成效。一是强化问题整改。该县以罗霄山片区座谈会为契机,对照问题清单,查摆问题根源,专题研究下阶段脱贫攻坚和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下发了《衡阳县脱贫攻坚七大重点领域作风问题整改方案》、《衡阳县在罗霄山片区座谈会上存在“五个突出问题”的整改方案》。同时建立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着力解决“专项治理工作单一化”。组织县驻村办、县委督查室、县扶贫办等14个职能部门召开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明确扶贫领域各职能部门管资金、抓监管责任,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问题线索,强化日常协调联动。截至目前,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办公室收到县委组织部移交的督查通报2期,由县纪委监委查处后通报批评24人,诫勉谈话1人,政务警告2人;移交已处理到位的线索1起(约谈17人)。县委督查室向专治办移交案件线索4起,由相关办案单位办结4起(约谈3人,免职1人,通报1人,党纪处分2人)。二是强化建章立制。在推进专项治理中,该县坚持边治理、边完善制度,全县各级各部门针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系统性、普遍性问题和监管方面的薄弱环节,从制度机制上进行了分析研究、查漏补缺,防止已查纠的问题反弹和回潮。先后制定了《衡阳县脱贫攻坚问责办法(试行)》、《衡阳县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暂行办法》。另一方面,针对“职能部门监管缺失,责任缺位”问题,出台了《衡阳县2018行业职能部门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和《衡阳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规范部门监管职责,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切实达到“查办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批制度、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三是强化案件通报。县纪委监委将查办的典型案例在县电视台、衡阳县党政门户网、衡阳县廉政网等媒体通报曝光,今年来,已发出案件通报9期。以活生生的案例和典型,严明纪律规矩红线,既让大家看到县委、县纪委监委的决心,也让大家看到身边的腐败和不作为慢作为行为遭受的下场;既对基层干部形成了强大震慑,又形象直观地引导群众维护自身权益,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反响强烈。 (衡阳县纪委监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